农门长孙逃荒记(137)
登基大典当天,皇宫附近早有守军戒严,当然了,普通百姓也不会大着胆子跑到皇宫周围去看热闹。
周家人虽然同样关注着登基大典的进行情况,但是,他们更关心的,还是授予周长宁官职的圣旨什么时候下来。
幸好,怀王登基之后也并未忘记周长宁以往的功劳,登基当天颁布诏令,减免赋税三年、大赦天下之后,没过几天,便对追随自己的功臣们进行了封赏,周长宁混在其中,名字是陌生了点儿,但是皇上给的不过是一个小官,也就没多少人注意了。
是的,新皇授予周长宁的官职是在史阁著作局担任校书郎,乃正九品官职,虽然品阶不高,但任职要求却不低,大都是由及第进士中的佼佼者来担任的,只有极少数,才能避过科举考试、走其他渠道而得官。
显然,为着周长宁的官职,新皇是花费了不少心思的,周长宁虽然有才,到底年纪尚小,贸然将他拎到朝臣面前,只会引得群臣不满,就连他自己,任用这样一个少年,心理亦是有不小的负担,倒不如让他在这著作局多打磨沉淀几年。
这也正巧符合周长宁的心意,他对这个时代的了解尚且停留在极为浅显的层面上,即便现代学习到的许多知识让他在眼界上远远超出同时代的人,但是,知其然还要志其所以然,他想把更多的东西带到这个时代来,届时免不了要经受一层又一层的考校,否则,只怕经不起有些人的细问。
若是现在一下子授予他一个正三品的官职,他无法胜任,也证明怀王这个上位者心太大了些,那么,周长宁只怕即刻就要考虑起和家人远遁出海的事情了。
话说回来,这样一个“九品芝麻官”其中牵涉的弯弯绕绕,显然是周家人无法理解的,但是,他们清楚的是,自家长宁当官儿了,就算是九品小官,那也让他们老周家自此,从泥腿子一跃成为了所谓的官宦人家。
这是阶层的跨越,因此,周家人的激动可想而知,周老太太难得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好菜,老爷子亦是让周大新去买了好酒,在饭桌上,和三个儿子喝了个痛快!
周长宁嘴角噙着一抹笑意,在昏黄的烛光下,看着家人的激动兴奋,这是他从未体会过的温情时刻,也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以后为之奋斗的动力所在!
家里的大小事情一一有了着落后,周长宁便去著作局任职了,显然,他的年龄让同僚们极为惊讶,即便是他名义上的顶头上司,在看到他稚嫩的面容、又问了他年纪之后,脸色也是变得古怪了起来。
事实上,新皇可不是那等过河拆桥的人,对于帮着他荣登大位的功臣们,他自然是放在了心上的,更何况,因着功绩和年龄这两大特点,周长宁在一众功臣中也是极为特殊的那一个。
所以,并非是随手给了个九品小官,就把人扔到一边去不管不问了,这著作局的“最高长官”著作郎可是得到了新皇特意的叮嘱,这才有了他今日对周长宁的问询。
周长宁谈吐有物、进退得当,显然是暂时得到了这位陈大人的认可的,亲自将人带过去,安排了位置,又叮嘱了些细节,让一旁的同僚们不住地向着这个方向投来好奇的目光。
谁能想到向来严肃沉稳的陈大人,竟然还有这般絮叨的一面呢?像个妇人家一般,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这位新来的同僚,是陈大人的子侄呢。
事实上,陈大人也是看到周长宁,想到了自己家的儿子,两个孩子恰好年纪相仿,想着周长宁初来乍到,面上从容,指不定心里有多么忐忑不安呢,这才对他多关照了几分。
周长宁自然感激这位上官的好意,对于同僚们打量般的目光,他回看过去,报以善意的一笑,这才开始看起陈大人方才交给他的、著作局里的一摞藏书来。
他到底不是通过正经科考走上来的,依着新皇的意思,想必还得在这著作局待上好几年,既然如此,力求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的周长宁,自然不会对自己目前的官职有所懈怠。
正好,像这些科考会用到的名家典籍,恰恰也是他的短板所在,正好可以借着“工作时间”,拓宽一下自己的知识面,也让自己对这个时代以及之前时代的发展脉络有个更加清晰的了解。
本朝官员的俸禄和福利待遇都不低,据说是开国皇帝定下来的规矩,有了足够的银钱让官员们养家糊口之后,若是再出现贪官污吏,那可就不是朝廷不仁,而是为臣子的不义了。
在周长宁了解到他这个“九品芝麻小官”能够领到的俸禄后,心里也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尽管京城物价水平更高一些,但是他的俸禄,也足以维持一大家子的日常开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