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大龄少女在古代+番外(97)

作者:吾之安 阅读记录

江修此时正靠在一边的墙上等待着肖亦宁完事。

他见肖亦宁犹疑不定的眼神最终定在了他自己这里,于是便自然而然地对视上肖亦宁的眼。

江修的眼神跟平时的稍显不一样,且眼中微带笑意,“我去吧。”

聪明如他,顿时理解了肖亦宁的意思。

肖亦宁咧开嘴,狠狠地点了下头,“嗯。”

江修一出去,肖亦宁就在屋子里着手生火,烧水。

忙乎了一通,水终于烧开了。

肖亦宁在断了一条腿的矮桌上找到了碗,她提起水壶,把烧好的水倒入碗内。

过了一会儿,肖亦宁摸了摸碗的边沿。

已经凉到可以喝的程度了。

她把碗端到了那女人的跟前,柔声道:“你喝吧,喝了热水后会舒服一点。”

女人看了肖亦宁一眼,没有说话,平静地伸出手接过了碗,仰起头就把水给喝完了。

一碗热水下肚,那女人出了些汗,看起来似乎是好了一点。

但到现在为止,那男孩也只是由站变成了坐。

他仍是一动不动地呆在那个角落里,只有眼珠在随着肖亦宁的身影而转动。

嘱咐那女人躺下休息后,肖亦宁又回到火堆旁坐了下来。

火苗比之前的稍微小了一点,肖亦宁往火堆里又添了点柴。

屋子里一阵长久的沉默无言。

一时之间,静得只有火焰燃烧时所发出的“噼啪”声。

第六十一章 寒疾

火堆旁,肖亦宁双手抱膝,将下巴紧紧地抵在了膝盖上。火光映红了她的脸,她呆呆地望着眼前不断跳动的火苗出了神。

门开了,一股冷风从门口的方向猛地灌了进来。霎时间,火堆中向上升起的火苗随风摇摆不定起来。

肖亦宁把埋在双膝中的头抬了起来,慢慢地转向门口。

一位胡子头发都花白的大夫身姿矫健地走进了这间屋子。

江修紧随其后地跟着进了来。他把门关上了之后便走到屋子当中,接着把身上背着的一个药箱缓缓地放在了地上。

那位大夫一见到躺在床上的女人,立刻疾步走上前,站在床边对其气色进行了仔细的观察。

“大夫,您请坐。”

肖亦宁把屋子里唯一的一张凳子擦拭干净,放在了大夫的后面。

“多谢了,鄙姓刘。”大夫对肖亦宁点了下头,然后撩起衣摆坐了下去,他对着床上的那女人说道:“把舌头伸出来给我看看。”

女人依他之言,把舌头从嘴里伸了出来。

“嗯。”刘大夫看完后,面色凝重,“这种情况多久了?”

女人虚弱地答道:“回大夫,咳咳,已经有一个多月了。”

她挣扎着想要坐起来。

“不用,躺着就行。”刘大夫摇摇头,双手虚按,制止了她,“手伸出来,我给你把一下脉。”

“嗯。”

待到女人从被子里伸出一只骨瘦如柴的手后,刘大夫便将指头搭在了她的腕上。

少顷,他收回指头,叹了一口气,“这寒疾已是非常严重了。主要是拖的时间太长了,夫人能够撑到这时也可算是一个奇迹。”

肖亦宁双眉皱起,忧心道:“刘大夫,这还能治好吗?”

“不好说。”刘大夫捋着自己花白的胡子,思忖半晌,“待我先给她施一施针。”

说罢刘大夫起身离开了凳子,走到了带来的那个药箱旁边。

打开药箱后,他从里面拿出了一个针包后复又坐回了凳子上。

紧接着,刘大夫从针包里拿出了一根长长的银针,便开始对着那女人施起针来。他施针的手法非常娴熟,没多大工夫,女人的两只手上都被扎满了银针。

过了约摸两刻钟左右,刘大夫取下针,将针包收拾完毕,“尽管我已将部分寒气用银针引了出来,但她体内的寒气实在是太重了,我也是无能为力。”

“这样吧,我马上给她开个方子,你们去药店把药抓回来后,将三碗水熬成一碗水给她喝。”他站了起来,边走边叹息道:“如今也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刘大夫把针包在药箱内放置好,又从里面拿出纸和笔,关上了药箱的盖子,便伏在药箱上写起方子来。

过了一会儿,刘大夫把写好的方子递给肖亦宁,“你们可以去城西的那一家药铺去抓药,他们家的药材不仅品质上乘,而且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嗯,谢谢。”肖亦宁双手接过刘大夫刚开好的方子,拿起来看了看,犹豫道:“大夫,你说能不能用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这些药材合成一副药,熬给她喝?”

这“桂枝汤”可是千古第一方,是天朝东汉时期的中医名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里的第一个方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