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神剧岂可修(767)

作者:百漱流央 阅读记录

师嘉映眼睛一亮,“谢、谢、谢陈兄。”便埋首陈述。

他说话缓慢累赘,写字却简洁有力,陈璀看一遍,没怎么看明白,只知大意是要把黄河下游分流两河,小声道:“真靠谱么,你别害我丢脸呀。”

师嘉映瞪他一眼,“自、自然从无、无虚言。”不像某些人。

陈璀摸摸鼻子,好罢好罢,谁叫他今天早上起来又顺嘴骗了人一波呢?这结结巴巴的,辩驳两句被抢白就急的满脸通红,多有意思不是?

他遂大张嗓门道:“何不如在颔厌分流黄河水?”一边看着木板上的字一边念下去 ,“凿穿玉屏风山……修筑分水堰……引水北四城……修建弯道……使河水形成环流……水过量则泥石溢外江,不会淤塞……”

这把声音清昂响亮,切切嘈杂声中就像一股清泉,说什么都似侃侃而谈,使人心悦诚服。

师嘉映羡慕地看着陈璀,当初王如镜他们有一点没说错,他确实仰慕绿簪学者,第一次听对方雄辩时,他就被那声音气势深深折服了,这就是他理想的音色、音量,要是他有这么一副嗓子和气势就好了。因此在酒楼里,对方给他带来的肯定比旁人更重要千倍百倍。

其他人呢?

这可是如昨日农家爰稼穑、水经派郑演,齐八公子谢沁提出的论点一样,是创造性的,周围人顿时静下心来倾听,个别循声望去见其年轻要提出质疑的,只见郑演和期思雩竖起一根食指压在唇上,轻轻摇了摇头,“嘘!”

这把声音谢涵、沈澜之等都再熟悉不过,顿时面面相觑,“他何时懂这个了?”

苏韫白蹙了蹙眉,“这不像小璀平时说话的语气。”

应小怜噗嗤一笑,“倒像在背书。”

虞纯瞧着他的如花笑颜,默默掏出洁白的帕子擦鼻子。

等陈璀一股脑念完,“啪啪啪——”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

掌声虽稀拉,鼓掌人却不同凡响,竟是郑演和期思雩。周围人短暂震惊后,立刻跟随大师的步伐,霎时满堂喝彩。

陈璀不明觉厉,小声道:“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师嘉映哼了一声,“吾、吾从无、无虚言。”

期思雩和郑演顿时围了上去,陈璀差点飘飘然,随后对方一连串的数据问题让他回神,连忙拉出师嘉映,“这是我兄弟师嘉映的法子,他说话不方便,我才替他喊的。”

原来如此,谢涵几人对视一眼,应小怜称奇,“那师嘉映可真是记吃不记打。”

第二日以师嘉映的前无古人、惊天之法做终结,令人赞叹英雄出少年。

然而第三天,郑演等沉痛告诉谢涵,师嘉映的方法极好,完成后不仅黄河会很少泛滥,还能使这黄河北岸的八城一邑得以灌溉,可享良田万顷。然而——

耗费人力物力者甚,若五万徭役,需要七年时间才能竣工。

谢涵沉吟片刻,“嘉映兄、郑大师、期思大师、爰大师可愿与我造福万民,修千秋建筑?”

郑演眼睛一亮,“温留君好魄力。”

可不是好魄力,这么大一个工程,即便是一国国君也未必能下定决心。如果对方无法承担这么重的负担,他们打算商讨一个简便的方案。

可本心上,他们是极愿参与这么一个偌大的工程的,此举必将流芳百世,或许千年之后,史书发黄、斗转星移,竹简做朽木,声名掩黄沙,无数的名匠巨作埋藏在历史长河中,被人忘却,但——

只要黄河水一日流经分流堰,一日灌溉八城良田,这项工程就会一日被人铭记。

只要这项工程屹立温留,便会承载着他郑演的名字传唱千年不朽。

——济世救民。

——功在千秋。

眼见着自己应下后,几个大师都陷入狂热,谢涵把时间留给四人商讨具体数据。

“在玉屏风山峡部穿凿,宽二十尺,高五十尺,长七十尺即可……”

“这里可用竹笼装卵石的办法堆筑堰顶,当初在召国就是采用此法,效果惊人……”

“在这里雕刻石桩放于水中,以确定水位……”

——而谢涵,谢涵自然是去开紧急小会,来保证五万人七年的工程。

“既是八城一邑共同的事,自当八城一邑齐心协力。”谢涵强盗嘴脸。八城一邑的话,五万人就凑得出来了,农忙时回家种田,十年也尽够了。

豫侠本以为自己只是来围观盛事,没想到又是要响应谢涵号召的一日,“我、温亭、苏兄等处或可为君侯凑人,其余城池却……”

应小怜把玩着杯盏,“偏历也可。”

沈澜之点头,“下廉也可。”

豫侠:“……”他用一种“你们都对这两个城池做了什么”的目光看二人一会儿。二人脸皮奇厚,浑似未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