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神剧岂可修(1094)

作者:百漱流央 阅读记录

第二,我们武器有限,五人为一组,伍长拿武器杀敌,其余四人替伍长缠住敌人让伍长杀,杀死几个都算整伍的功劳。

第三,听我击鼓行事,击一下是前进,击两下是暂停,三下是撤退。”说着,他让旁边击鼓手演示了一下,“都听明白了吗?”

“啊....好像知道了。”

“应该知道了,大人。”

......

卫瑶皱了皱眉,冷着脸放冷气,“听明白或者没明白。谁再说除这两个回答以外的问话,斩!”

谢涵是个温和的主,应小怜生性善良,沈澜之也是刚柔并济,土农们哪遇到过这说错一句话就要杀头的,一下子就噤声了,有个刺头嚷嚷,“喂哪位大人——说错话还要杀头啊,没有这样的事,温留君都没这么凶。”

谢涵心知这是要他力挺卫瑶的时候了,他冷冷盯着那人,让卫士将其叉了上来,堵上嘴巴,亲自操剑,问卫瑶,“将军是否要斩此人?”

卫瑶:“温留君难道没听到我刚刚的话。”

谢涵:“是。是本君多嘴了。”他看着那人,目光悲痛,语调哽咽,“非本君要杀你,是你自己害自己。将军的话言犹在耳,你就犯军纪?你不要喊我君侯,从现在开始到山贼褪去,你就只认将军一人,他说的话就是铁令!

本君不能因你一人之过,导致整个队伍纪律散乱,打不走山贼,三年修河就白费了。念你初犯,无心之失,温留会替你照看家人的,你安心去罢。”

言罢,他横剑一扫,剑是利剑,一颗脑袋整整齐齐的疤滚落下来,血溅的老远,土农们脸色发白,噤若寒蝉。

谢涵又对卫瑶说:“本君方才质疑将军决议,有罪。请将军责罚,将我斩首。”

卫瑶不知谢涵想做什么,盯着他皱眉。

还是沈澜之深知谢涵心,这群土农到底不是军人,没有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的觉悟,也没有军令如山的意识,还有一部分燕人,虽然被谢涵渐渐驯服,到底对齐国还欠缺些信任,现在都恐怕吓懵了,等会儿反应回来说不得群情激愤,甚至引发动乱。

谢涵是要用自己安这些老农的心,他连忙冲上前去,“使不得啊君侯——现在外面乱的厉害,您去了,谁主持大局?

温留治水还未竣工,您去了,谁继续大业?

您是何等样尊贵的身份,怎能和匹夫匹妇悄无声息死在这儿?

您忍心看山贼冲入温留捣毁我们的家园,您忍心这三年咱们八城百姓的合力全都白费吗?”

谢涵给沈澜之一个赞赏的眼神,动情道:“无论什么身份,军令面前,一视同仁,便是我,犯了纪律,也要处置。”

沈澜之道:“可您去了,咱们这山贼治水都干不成了。不如以冠代头,属下斩您发冠。”

在场土农大多数确实爱戴谢涵,也有想着温留君去了,新来的不知是什么牛鬼蛇神,还有想着三年辛苦、治水后的大丰收等等的,都纷纷赞同沈澜之以冠代头的想法。

——但他们不敢说话,因为他们只能说“明白”或者“没明白”两种话,都纷纷拼命点头或是给出殷殷目光,来劝谢涵。

至于刚刚那颗头颅掉下来哪一刹那的惶恐惊惧愤怒,早已烟消云散,唉——也怪哪老三多事,自己害的自己。

那边沈澜之好不容易劝服谢涵以冠代头,卫瑶施施然道:“本将方才只说了士兵们回答我听明白或者没明白。谁再说除这两个回答以外的问话,斩!

没说温留君疑问我是否斩首此人要斩。不必以冠带头,十个军棍即可。”

嘶——谢涵悚然一惊看卫瑶。

沈澜之内心一阵糟糕:无恤回来,未必会动卫瑶,绝不会怪谢涵,最终受苦的肯定是他。

卫瑶一副被你们两个恶心到了的面瘫样。

谢涵咽下一口血出去领军棍。

卫瑶又问了一次,“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声如洪钟,整齐划一。

卫瑶又说,“本将再问一遍,如果有没明白的,举手示意,本将可以让鼓手再演示三遍,确保你们明白后,就要演练了,谁若走错,斩!”

当即,零零星星几百只手举起来。

卫瑶依言让鼓手演练三遍,又问了三次,无人举手后,让鼓手奏一声,众军前行,虽然步子不一样,但队伍是统一的,鼓手奏两声,令行禁止,奏三下,扭头撤退。

这时,谢涵正领完军棍回来,臀部剧痛、生无可恋,面色惨白、浑身冷汗。

倒叫卫瑶吓了一大跳,早听闻温留君体弱,他不会把人打坏了罢.......

不应该啊,行刑的都是谢涵自己的心腹,还有沈澜之这个心腹在旁边看着,他瞥沈澜之一眼:怎么回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