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鹤+番外(67)
墙侧种有一棵海棠,如今只有光秃的枝干伸了点到墙外。角落是一口井,用石块砌成,木桶和盆便放在旁边,看得出常有人在使用。
房前还放了几株栽在陶盆和瓷盆里的梅树,有大有小,疏枝横斜,花却开得张扬。
其房屋是现在少有的前朝南都样式,地板架空,铺有草席垫层,居室用具皆小巧轻便。 赵应禛跟着他脱了鞋才走上去,又转身把门合上,遮住屋外漫天飘雪,室内瞬间便安静下来。
路濯给他找来一双塞棉的睡鞋,自己脚上也是一样的黑白样式,“光着脚还是容易着凉。”
赵应禛听话地穿上后才道:“你这房子可是照着南都古迹所建?”
一朝天子,一朝天下。晅朝建立后,南都的东西不说下令完全禁止,却也早就渐渐被遗忘甚至消失得无影无踪,留得最多的地方便是京城那个藏书阁。
“是的。”路濯应一声,撒一半的谎,“兄长可记得望余楼楼主花旌?他是小弟好友,对前朝建物有所了解,便拿我这房子下手了。”
实际上,花旌确实全包了他这屋子。但他有此念头,却是因为当年还在三皇子府时在赵应禛的书柜里无意间翻到的。
太傅们常会从翰林院藏书阁拿书给皇子们学习阅读。那时赵应禛正对地理、兵法有兴趣,那种建筑园林之类的书随意翻阅了两页便放在一边了。
而赵应祾还认不了多少字,对这本几乎全是图画的书就有兴趣多了,跟玩似的读了一段时间。在花忘鱼问他准备如何砌房时,那些插画下意识就跳进了脑海里,他也就顺着这么说了。
也亏得花忘鱼确实对“造东西”颇有造诣,听着赵应祾磕磕绊绊的回忆居然也能做它个七八分相似。
赵应禛点头,“记得。”
自然记得,这次打听路濯近日消息,花楼主可是主动找上门来了。
“你同他相熟?”他状似不经意地问,眼睛瞧着桌上瓶中一束梅,看来是新摘的,枝上朵开了一半,插在水里挣扎着另一半。
“望余楼离这儿近,一来二去便成了知交好友。”路濯应下,“明日带您找他听曲儿去。”
“你安排便是。”赵应禛朝他笑。
两人脱下身上大氅挂在门侧衣架上。
赵应禛除下剑扣,将神鬼错也斜靠着墙放下。
室内门皆是相通的,路濯走在前面。赵应禛瞧着他,从未束冠只用绳结束起的头发看到脚底白色的足衣,落后他半步。
他们拐进走道角落的柴房,里面不算宽敞,但除了灶台和偶尔下厨用的橱柜外,又用帘子隔了个小空间来放浴桶,连着外面,走几步便是水井,夏日的时候还可以冲个凉。
冬天则柴煤不断,灶台上永远温着热水。
路濯拿茶壶装滚水后又仔细洗了两个杯子,赵应禛便从他手里接过瓷壶提着。
“青泗和回孤离得近,濯这里只有桃茶了。”两人回到主厅,路濯翻遍柜子还是只有几包果茶,歉意地朝赵应禛道。
想来是邹驹留在这的时候把他今年从二师兄手里收刮来的好茶都喝了。
虽然他自己喝茶也算是牛饮,品不出个什么来,但赵应禛出身高贵,他也总想着给赵应禛好些的,哪想这么不凑巧。
赵应禛倒是真的无所谓,也不分主客之位坐到他身旁去,“不过喝茶而已,劝归不必讲究。”
他们在军营里时常需要熬夜,再苦再劣的浓茶也得喝来提神。现在路濯给他煮一杯来,便是哪种都得是最香最甘甜。
茶几低矮,他们盘腿靠墙而坐。捧了茶杯捂手,慢慢品,热气氤氲。
正对墙的两扇窗户紧闭,但可以想象天气放晴之时,悠闲坐在房内,任风吹来,抬眼是群山绵延,有鸟啼虫鸣。
若是身旁人一直在,那就是真正的惬意。
“来时未见你师兄弟们?”赵应禛问道。
路濯:“他们皆在练武场内。”
赵应禛略微思索:“可是为了此次武林大会?”
“您知道了?”路濯有些惊讶,转头看向他。
在路濯印象中,若是一直在忙碌之中的庄王都知道了,那此事就该到了天下皆知的程度。他完全没有想象过另一种可能——或许是他大哥太在意他,便对江湖之事上心了。
不过这不是重点。
“前几日略有耳闻。”赵应禛道,“此事算是要轰动天下了。”
“景州乌家一事?”
“正是。”
路濯定神,想来是参加集会的各宗门都回来了,消息也就不胫而走。
全真教也有让其发酵得越厉害越好的意思。
赵应禛听到这事的瞬间确实也颇为震惊,随即又冷静下来。惨案已然发生,多说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