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896)

作者: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打响头炮的又是程敏政。在他到汉昌任职的第二年,就交上了《花雨》,并相继成昆曲、话剧、歌舞剧等多种样式,传唱不衰。故事本身其实很简单,大明建极年间,西域商人阿凡提仰慕大明的昌盛,带着女儿英娘和货物想要到北京经商。途中英娘被无恶不作的叶尔羌部落劫去。阿凡提流落四方寻找女儿,几年后,当他找到女儿,却已经沦为戏班子的歌舞伎。阿凡提想要为女儿赎身,却囊中羞涩,反而遭到暴打;叶尔羌偏将看上英娘美色,想要糟蹋她,被英娘刺死。父女狼狈逃窜,适逢大明天军到来,阿凡提冒死为官军带路,不幸被杀;英娘则被英俊的将军所救,带着父亲的遗愿和对未来的憧憬去往朝思暮想的大明;漫漫黄沙路上漫天花雨,汉昌省必将拥有美好的未来。

汪舜华看了简直想爆笑,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群臣喝彩不断,百姓更是欢声雷动——这就是咱们的大明!这就是咱们的军队!看看看,都在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呢!

跟着丈夫前往汉昌省的李莹则将目光对准民间传说,将维族叙事长诗《艾里甫与赛乃姆》改编成剧本,不过既然诞生在这个时代,注定了要魔改。

青梅竹马的公主赛乃姆和宰相之子艾里甫,因为新任宰相的阴谋诡计天各一方。宫廷剧变,国王被夏瓦孜所弑,赛乃姆被俘并幽禁。艾里甫闻变,踏上征途去寻找赛乃姆,途中遇到重重艰难险阻,最后被一伙强盗拉去当奴隶卖了。适逢明朝官军路过这里,肃清了强盗,救出了艾里甫;艾里甫带着官军攻克了王城,杀死了大逆不道的乱臣贼子,救出了赛乃姆和无数被暴政戕害的人们。历经波折的恋人终于结为连理,同骑一匹快马,奔向太阳升起的地方朝圣。

这部融合了阴谋与爱情,尤其是宫闱斗争和官场斗争的故事,夹杂着浓烈的异族风情,情节跌宕,人物鲜明,尤其是王子公主的梦幻组合实在满足了无数少女的粉红小泡泡,士大夫们则对男女主人公最终奔向明朝表示满意。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这种亡国公主爱上明朝将士或者书生,或者在明朝官军的帮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戏码开始兴起。不管是汉昌、蒙古,还是景泰,或者清宁、怀德,无数叫得出叫不出名字的王国、部落、土司的有情人被昏君奸臣棒打鸳鸯,然后被英勇无畏的官军解救终成眷属;无数美丽的公主小姐还有民女被各种奸臣坏人威逼,等着明朝官军去解救;无数背负血海深仇的王子、重臣遗孤或者被贪官欺压的壮士投靠了大明,帮助明朝推翻了残暴不仁的暴政,然后仰慕中华文明,去北京求学,要将中华文明之花带回故乡,结出累累硕果。

情节大同小异,故事异曲同工,人物殊途同归,但没关系,汪太后看得很酸爽,皇帝看得很酸爽,满朝文武和全国百姓看得很酸爽。

当然与此同时,保守派也没有坐着,揭露贪官污吏、反映妇女生存、反对战争的戏曲层出不穷。但前两者怎么说也要给个光明的结局,否则写书的自己就过意不去;后者群众不爱看,太悲伤了,不够热血,唱词再好,听不懂也是白搭。

日子已经够艰难了,难看给钱看戏就不要整天凄凄切切了,建功立业封侯拜相多酸爽。

下层人民的想法就是这样直接。

但光是如此,仍然是不够的。

要想移风易俗,既要盯牢关键少数,更要走群众路线,全面提升、全面过硬。

关键少数不难,现在各国的遗老遗少被迁到北京。朝廷专门设立了民族学院——人太多了,全塞进国子监谁都受不了,先教他们汉语,学习基本的礼仪规范和生活方式,不听话不要骂,要打,打服为止——这是汪舜华的原话。

别信什么“三代才能出一个贵族”的话。汪舜华祖宗十八代都是农民,现在还不是照样做太后?只要先学会说汉语,懂得磕头作揖,学会吃中原的米饭馒头油条豆浆,学会穿汉服,就差不多了。

有戒尺、有鞭子,在高强度的怜惜下保证你规范到位;剩下的,就是遵守国法了,好巧,官府也有板子,要不试一下?

——当然实在教不会的就算了,朝廷资源有限,好钢要花在刀刃上。初步适应之后,才能叫他们读书写字,真正融入这个国家。

但这只是极少数人才能享受的优待,大多数选拔出来的,适应之后很快放回去给朝廷当翻译,顺便教化当地百姓。教化的方式很简单——唱歌。别笑,所谓“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最重要的“风”就是采集的各地民歌,后来汉武帝还专门设置了乐府,建极五年,汪太后还恢复了这个部门;乐府除了采集歌曲,还要制定乐谱,教人怎么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