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后(670)
而今,该收网了。
第289章 宗室改封(上)(建极十七年,1474年)
建极十七年在风雪中如约而至。
虽然去年因为太后不肯还政和是不是减免田赋闹得不可开交,但很快,群臣就因为另外一个议题群情激愤:哈密。
意料中的,吐鲁番拒绝归还哈密。
这不是问题,问题是西域不遵王化、不奉孔孟。
这也不算问题,“春风不度玉门关”,大家都很淡定。
直到汪舜华开口:“我仿佛记得,泉州那个姓蒲的狗贼,祖上也是那边的?”
程敏政称是:“蒲寿庚。”
大家马上就想起来了,南宋末年,深受皇恩的蒲寿庚通敌卖国,尽杀宗室,甚至追杀端宗和末帝的往事——大明立国后,太祖对蒲氏深恶痛绝,下令将已经死了近100年的蒲寿庚掘坟鞭尸,后裔均充入贱籍,男者为奴,女者为娼,永世不得开豁。
前几年废除贱籍,参与靖难之役的建文帝遗臣都被赦免,但仍然重申太祖的特别法令:“独蒲氏余孽不得赦免,世世无得登仕籍。”
好嘛!都联系起来了,果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当然反对声音更大:“那边不过蛮荒之地,管他们做什么?即便是打下来也是得不偿失!”——呆子们还没看明白吗,汪太后真有心情为赵家报仇?闲的吗?那是准备再开战事!一个朝鲜一个琉球还不够吗?西域那地方可大了!还真想凌驾四海、震撼万方,使风教遐被、德泽远洽?都是赔钱的买卖!是觉得你们的工资太高了还是百姓的日子太安生了?
朝堂之上的争论暂时影响不到民间,士绅们对汪太后到底是想当吕后还是武则天的兴趣明显高过对天边蛮夷的兴趣。
这时候就需要特事特办了。
很快陕西传来消息——西安府有人聚众作乱!
其实事情起因很简单,集市上一方想买东西,一方坚持不肯降价,鸡同鸭讲各说各话拉拉扯扯推推嚷嚷。西北地区民风彪悍,一言不合就动手,何况光天化日之下强抢,还有没有王法了!没想到对方打不过,吆喝来了一大家子的人。
卖东西的小贩蒙了,这边一个京城口音的大吼:“不许欺负汉人!”然后大家都看过来。
这边还在窃窃私语怎么回事,那个京城汉子已经开始动手,身后还有几个帮手,不过对方也不是吃素的,马上反击;围观群众喝彩的同时,也不忘帮忙。
出了这样的事,自然惊动了官府。虽然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是这个时候,还是要阻止的。
但是人多了,又在群殴,肯定是听不进去的;不但听不进去,甚至还会一起打,然后彻底失控,上演大乱斗。
大家都懂。
口角之争变成了聚众斗殴,至此彻底成为武力攻击朝廷命官——反叛朝廷,事情大条了。
坐在文华殿的宝座上,汪舜华静静地听着刘金念着陕西守臣的奏疏,洋洋洒洒的,归结起来:那些家伙平时就不听话、不服管束,现在更是胆大妄为,居然抢掠财物、打杀良民,袭击朝廷命官(衙役),火烧衙门和仓库,形势很严峻!这里很危险!
站在一边的襄王和重臣脸色十分精彩。
不用她发话,商辂等人就出班:“太后,形势严峻,您不能不痛下决心!”
既然是众望所归,太后当然是从善如流。
建极十七年元宵节刚过,朝廷下旨,儒家以外,唯有道教、佛教可以流传,其他一切民间宗教,视为异端,不得传播,已经建成的寺庙要拆毁,僧侣要还俗、书籍要销毁。
与此同时,针对吐鲁番,汪舜华和朝廷也不打算再容忍。
王越回京,商讨进剿事宜。
清明节前,帝后还是启程前往天寿山。
今年是考封之年,经过这么些年的努力,宗室们的综合素质确实有了相当的提升。一大批人顺利接位。
今年的亲蚕礼极为隆重,这是建极时代第一次由皇后主持的亲蚕礼。
不管是对于皇帝还是朝廷,都格外重要,哪怕只是表面意义的。
于锦鸾在内宫多年,此前曾经多次跟随三位公主参加亲蚕,虽然是第一次主持,但轻车熟路,相当顺利。
皇帝亲耕,皇后亲蚕,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
皇帝甚至颇有兴致地带着皇后到西苑内种植,这是他未及冠就有的习惯,开先是小麦和瓜果,去年甚至种了点水稻,收成还不错。
日头有点大,锦鸾有点心疼的给皇帝擦汗:“圣上不要太辛苦。”
皇帝很不在意:“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
他对锦鸾感叹:“当年刚上学时,听先生讲:‘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并不觉得有什么;这几年来在西苑耕种,要播种、浇水、除草,麦子还要收割、脱粒、晾晒,经过这么多过程才能完成,其中任何时候出了岔子,就有可能颗粒无收。百姓生计所关,怎么能够不重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