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49)

作者: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张辅字文弼。燕师起,从父力战,为指挥同知。玉殁东昌,辅嗣职。从战夹河、藁城、彰德、灵璧,皆有功。从入京师,封信安伯,禄千石,予世券。张辅雄毅方严,治军整肃,屹如山岳。三定交南,威名闻海外。历事四朝,连姻帝室,而小心敬慎,与蹇、夏、三杨,同心辅政。二十余年,海内宴然,辅有力焉。

这样的两代忠良、元老重臣,居然被几个太监如此凌辱,勋贵重臣会怎么想?文武官员会怎么想?——如果说张辅有罪,你要整顿风气,要拿他祭旗,那没什么可说的,偏偏不是,是太监们欺人太甚!勋贵连自己正当的利益都无法维护,你还指望他们能做什么?

汪舜华马上想到了网络上那篇流传很广的文章,大意就是土木堡是文官集团策划的,目的是独霸朝堂;王振和明英宗都是被冤枉的。理由就是勋贵集团从此一蹶不振,文官由此一家独大。当时就觉得胡说八道,因为土木堡死的不仅有武将,还有一堆文官,很多人地位还很高,难道这些人甘用性命去成全同僚的前途?文官们什么时候有这样的牺牲精神了?——更何况,土木堡之后瓦剌一度直逼北京,虽然说文官换身衣服同样可以称臣,但是兵荒马乱的,鬼才知道会发生什么。人家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甘冒着国破家亡的危险只为弄死勋贵集团?别逗!太平时期,文官地位自然上升,武将自然下降好吗?

只是当时觉得很奇怪,张辅既然是当时第一名将,难道不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难道不知道指挥混乱大祸将至?为什么一句话都不肯说?难道以他的德高望重、地位超然,说了皇帝会不听?

而今,总算明白,原来土木堡之变的祸根早就已经埋下:一个喜宁张辅都惹不起,他拿什么去制止王振的胡作非为?这样清楚明白的事情皇帝都要拉偏架,面对变幻莫测的战场形势,张辅又怎么能把小皇帝脑子给敲醒?——这货可是复辟之后对王振都念念不忘、为他修祠立庙还要祭拜仇人也先、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的主!

——这样的昏君,不亡就没有天理!

——只是可怜了牺牲在土木堡的几十万将士!

第23章 于谦

七月十四日,大同参将都督佥事石亨奏:也先并吞诸部,其势日盛,必来犯边。宜令各边守将分别队伍,孰可为正,孰可为奇;大小头目孰可以守,孰可以战,使之各分领操习,庶使兵知将意,将识士情,不致临阵无统,仓猝误事。英宗采纳其议。敕令各处总兵镇守等官,操练所有官军,选拨骁勇者以备出塞。八月初三日命杨洪为镇朔将军总兵官镇宣府,又命左参将石亨守尤全。

山雨欲来风满楼。

汪舜华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她明知道灾难即将发生,但没有办法阻止。

老天爷,你让我到这里,就是为了证明一下现代人有多废柴吗?

中秋节前,嫔御王氏生下皇次女,十一月初二,嫔御周氏生下了皇长子见深。

英宗很是高兴,恰逢冬至节和万寿节即将到来,周边藩属纷纷朝贡,下旨赏赐朝鲜金织纻丝袭衣靴袜之类的东西。

汪舜华差点憋到内伤,因为一个八卦,说英宗复位后册立太子,下面人都很惊讶又换太子了吗?怎么和以前的不一样?——明史上说宪宗初名见濬,后来改名见深,其实错了。宪宗原名见深,英宗复辟后,下诏复立他为皇太子,可这当爹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居然把儿子的名字写错了,搞成了见濡,结果引发了一场虚惊,这才发现是搞了个大乌龙,可诏书已下,覆水难收,明英宗只好将错就错,索性把儿子的名字改成见濡。

——册立皇太子的诏书,居然能把太子的名讳写错,写圣旨的该打屁股,审核的、盖章的、还有英宗这个当爹的,都该挨板子!

当然汪舜华只能在肚子里腹谤,另外还是有值得高兴的是,居然从邸报上翻到了男神于谦的消息。就在皇长子降生的当天,升大理寺卿于谦为兵部左侍郎。

郕王知道老婆喜欢于谦的诗,有回就说起这个事。原来当年钱皇后派人去街市上买于谦的诗文集,结果一无所获,只好回禀皇后。钱皇后有点失望,正好天色晚了,英宗回宫,看皇后闷闷不乐的,问出了什么事,钱皇后自然强颜欢笑说没事,倒是太监领罪,说没找到皇后要买的书。

英宗笑道,什么书宫里没有,要到外头买去?

钱皇后就说,今天面试秀女,听到国朝有个叫于谦的人,诗写的很好,让人去外头买一套,哪知道没有见着,有些遗憾。

英宗一怔,于谦?你是说大理寺左少卿于谦?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