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407)

作者: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汪舜华带着皇帝和内阁、宗人府的重臣,在谨身殿召见了鲁王一家,当然女眷跟着永安长公主就前往仁寿宫晋谒太皇太后。

肇辉不仅辈分高,而且年将七旬,行了礼,就赐坐。国初,太祖心心念念让太子朱标继承皇位,制定的《祖训录》也是以此为基础,后来懿文太子去世,继承人变成了他的儿子允文,由兄长统御王弟,变成了侄子统御王叔,尤其九大塞王为帝国屏障,战功累累,要他们向一个小毛孩子服气,那是有难度的。

因此太祖更定了《皇明祖训》,规定藩王朝见,“叙君臣礼,行五拜三叩首”“虽行家人礼,君臣之分不可不谨,天子行礼不叩头,亲王坐受”,以此纾解他们的不满情绪。

现在亲王的实力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否则去年削藩早就天下大乱;尤其皇帝年幼,辈分又低——今年来朝的多的是祖父、曾祖辈的人物,大家本来就一肚子怨气,再改了太祖皇帝的规矩,只怕聚在一起闹腾——一个“擅改祖制”就够自诩“敬天法祖”的朝廷大臣们受了。

因此,只有委屈一下皇帝。当然下跪是不可能的,作揖而已,否则,别说礼部不干,文武大臣也会觉得助长了宗室的气焰——真要按家礼,估计不少郡王乃至将军都能接受皇帝的行礼。

在奉天殿行了君臣大礼,就到东耳房叙家礼。

小皇帝在戴荃的教导下,很乖巧的跟着叫叔曾祖、叔祖、叔叔。鲁王一家连忙磕头称不敢,汪舜华笑道:“这也就是在天家,虽然至亲骨肉,却难得一见。”

鲁王也说了些“蒙太后垂怜,老臣早就想进京晋谒天颜,今日才能得偿所愿。今见太后贤德、皇帝圣明,实在大慰老怀,便是见了太祖太宗,也有所交代了”之类的屁话。

汪舜华笑:“古者,六年五服一朝;国初,太祖定,亲王每岁朝觐,只是建文以后,这规矩就废了。虽说都是太祖皇帝之后,骨肉至亲,却终生难得一见。”

这倒是实话,洪武六年规定,亲王每年朝觐,不许同时到。还规定了具体的办法,大致就是一个亲王朝觐完了回到封地,才准下一个出发;而且去宣旨的基本都是驸马重臣之类的贵戚重臣。后来建文帝继位,以太祖的名义发布遗诏,不准藩王入京奔丧;太宗继位,为了笼络人心,准许亲王入朝觐见;但为了防范意外,又制定了“二王不得相见”等规定。

此次朝觐,也基本按照这些规定执行,当然因为明年考试,是所有宗室一起到京,盘缠朝廷按规定人头和路途远近给了一笔——确实去年削得太狠,很多藩王卖地卖家当凑银子打发人。大家都不容易,别真的把人逼得太狠。

汪舜华含笑,说了些“要保重身体”之类的废话,又关切的询问了他家的情况,又说了一大通“要从严约束子弟、勤奋读书习武上进”之类的车轱辘话,就宣布赏赐,无非是金、银、铜和布帛若干。建极制钱自从今年初开始正式上市,现在已经在社会上广泛流通了。因为铸造精美,很受欢迎;金银是此次特意铸造的,金是金条,十两一条;银是银锭,二十两一锭。其中金条只赏赐亲王,每人二百两。

只是两位夫人的事情还没有着落,鲁王心里有点堵,但也释怀了:毕竟有三个嫡子,又有嫡孙,册不册封都那样,只是觉得汪太后开空头支票而已。

接着来到北京的是大同的代王,带着他的一大家子。代王系出了这样的大事,他面子上很没有光彩。因此,虽然辈分高,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听汪太后吩咐了一通,又兼成镘母亲贾氏没有拿到册封,这个郡王估计要打水漂,更加觉得光禄寺的饭菜味道太涩了。

太原府的晋王钟铉随后就到,背后跟着世子奇源、次子奇渶、三子奇溶、四子奇瀴。晋王四个儿子,长子奇源是王妃嫡出,今年十三岁,其他都是庶出。奇渶与长兄同庚,奇溶要小三岁,奇瀴刚拿到名字,还在学走路。

可以想象晋王的心情,一定相当难受。但是能怎么办?看着办。这一年多一直加紧督促孩子们的功课不说,启程前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老实守规矩,考试过不过先不说,别让人抓着把柄连命都丢了!看老公这么紧张,晋王妃也不好意思高兴了。

汪舜华大致能够猜到晋王的心情,说了些“晋藩是太祖皇帝嫡出之后,与别人不同,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拱卫王室”云云。

晋王嘴里称是。

当然,汪舜华和君臣都想不到,眼前的晋王其实是一代传奇——因为他的寿命。钟铉十五岁嗣王位,在位六十一年。因为在位时间太长,熬死了儿子奇源、孙子表荣,不得不把王位传给曾孙知烊。这在明朝历史上,仅此一例。隐帝的儿子吉王见浚在位七十一年,也熬死了嫡子,却传位世孙厚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