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342)

作者: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汪舜华点头:“很好,就这样办!”

第五是土地兼并的事,和前面算是紧密相连。以后是要按标准执行,但是已经兼并的土地还是要尽可能的清理出来。这是一个相当巨大、相当复杂的工程,于谦建议分地方和军队两步走,地方也要先京畿然后外省,最好搞几个试点,积累一下经验,因为京畿的土地基本上是被勋贵所侵占,这些人地位高,但是在社会上影响不大,没有话语权,收回来也就收回来;外省尤其江南地区读书人多,肯定会招到很大的抵制;此外,今年要削藩、要开海、要查盐,这几样都是大事,需要调动各部门乃至南京那边的人,确实没办法再腾出手。

汪舜华同意:“就拿北直隶做试点!”

第153章 闹喳喳的朝廷(六)

最后是铸币的问题。

自从汉武帝以后,货币铸造权被收归中央,明朝也不例外。与前朝以金属货币为主不同,明初期曾用钞不用钱,后改为钞钱兼用,以纸币为主。有明一代,大明宝钞是明朝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这种堪称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纸币,分为六等:一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

由于纸质较差,难以耐久;而且发行随心所欲,毫无节制;更要命的是纸币只发不收,又不回收旧钞,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宝钞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通货膨胀,贬值极快,被视为废纸。

汪舜华在心里感叹,果然,经济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朱元璋再强,也强不过客观规律;也幸亏明朝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允许实物交易,否则换成现代社会,早就两个人了。

现在下旨,撤销专门负责纸币发行的正八品户部宝钞提举司,其官员另行任用;即日起,全面停止宝钞的印刷和使用。

考虑到宝钞印刷了将近一百年,存世量巨大,国库确实困难,所以不予回收,你们拿去垫桌子敷墙擦屁股都行。

本身也是废纸,群臣也没抱啥希望,反而正式停止印发了,大家都挺高兴。

但法定货币还是要有的,否则真的回到原始社会以物易物了。

首先是规定:货币由中央统一铸造,由户部新设的正五品宝泉局负责;各级地方政府和藩王以及私人不得私自铸钱,违者以谋反论处。

然后说怎么铸造。铸钱不是什么新鲜事,历史上有名的五帝钱,包括秦朝的半两钱,汉朝的五铢钱、唐朝的开元通宝、宋朝的宋元通宝和明朝的永乐通宝,材质属于青铜。

明朝也铸钱,不过和汉朝通用五铢钱、唐朝通用开元通宝不一样,一般是一个皇帝铸一种年号钱,不过也有皇帝不铸造钱。明朝十六个皇帝,共有十个皇帝铸过年号钱。嘉靖以前,只有太祖、太宗、宣宗、孝宗铸造了铜钱;也就是说目前市场上有洪武通宝、永乐通宝、宣德通宝三种铜板;当然太祖登基前,还曾经还行过大中通宝。隐帝和世宗以及他们的爷爷仁宗,都没有自己开炉造钱。

现在就要研究。

首先是材质,还是用铜,银子目前太少,而且此前没有成功的例子,还要慢慢探索;黄金这种贵重物品,就是用来赏赐的,市场需求不大,没必要。

然后是样式。秦始皇以来的历朝钱币都是圆形方孔铜钱,所以被戏称为孔方兄。这是因为古人把一百来个半成品铜钱穿在一根棍子上修锉外沿,圆棍穿钱,修锉时来回转动,方棍穿钱,就避免了这些麻烦,于是铜钱中间有了方孔。现在因为是手工操作,不能使用机械冲压,所以仍然沿用以往的造型。

最后是成色。铜钱作为货币,自然是有质量要求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出现法钱偷工减料,铸币成色参差不齐、制作粗糙,使作伪者容易模仿。

现在,为了防止民间私铸,改青铜为黄铜。历代铜钱大多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因合金的成分不同,铜钱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包括红铜、青铜、黄铜、白铜等。总的来讲,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铜钱呈黄色,铜锡合金铸造的铜钱呈青色。

此前一般采用青铜,也就是铜加铅、锡等金属,现在改为黄铜。主要是锌这种金属相对来说比较难以获得,而且朝廷的冶炼工艺比较高。历史上,嘉靖以后,黄铜钱开始成为主流货币。

接下来再说具体的铸造。此前的四种通宝,大中通宝铸造较为精美,它以四文为一钱、四十文为一两、四百文为一贯。钱凡五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各等钱均有光背、背字两种。背字记京城及各行省简称。当十钱除记地外,注明十字,表当十之意。京字当十钱较各行省当十钱微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