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后(335)
然后,嫡庶要分清楚。以前只有皇帝娶妻有一后二妃的待遇,太子一妃二嫔或者一嫔,什么才人淑女只有说法,从没册封过;其他藩王都只有一位正妃,余下只是侧室,不是侧妃。现在开恩,藩王级别一妻二妾,郡王级别一妻一妾,世子和老爹一个标准,下面的将军中尉只能娶妻,只有这些女人生的孩子才能请名、进而享受待遇,只有嫡子才能封为世子袭爵。宗室女待遇也要调整,亲王嫡女封郡主,庶女、嫡孙女封郡君;郡王嫡女封县主,庶女、嫡孙女封县君,庶孙女封乡君,老爹升职可以跟着升;将军中尉的女儿就自己养。这是关键,以前都是生了就给封,大家把生孩子当致富的途径,想方设法找女人生孩子,以后不行,只有经过朝廷认证的女人生的,才有继承权,否则自己处理!整个过程要有宗人府全程监督、严格检查,胆敢作弊,找死!——这是李贤的主意。此外,其他因擅婚私滥不敢请名的,或者幼年无父不能请名的,或已经请名但年龄小还没有封赏的,连同孀妇身无所依的,每月每人给米一石、银一钱,于各府正项粮饷内支给。——这是岳正的主意,显然受到了刚才于谦解决侍卫的启发。郡王将军中尉什么的人不多,但万一受到挑唆,朝廷想要饿死你们什么的,然后跟着一块儿造反,那也不是事。
第六,袭爵也要从严限制。按照祖制,亲王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则授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授涂金银册银宝,封为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视二品。诸子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也就是说六代以后,不管你嫡庶长幼,一律为奉国中尉。这实在太坑爹,国家兜底啊!所以大家都拼了命的生孩子。现在不行,奉国中尉和祖辈一样,嫡长子袭爵,其他的不好意思,你们家自己养——这是不可能的,肯定要给出路,但是现在说这些还太早,毕竟这年头基本才传了四五代人,还不到奉国中尉。仅有的几个都是罪人之后,先不管——这要是管了,给出路,那么其他没有爵位的是不是也一样?又是一脑门子的官司,以后再说。——这个是倪岳的提议。
第七,宗室的婚姻决策权力上交。以前都是各王府自己安排婚事,找当地的名门望族——其实多是地方军马指挥使,反正不读书,不在乎能不能参加科考;但也有找书香门第的。正德年间造反的宁王,王妃娄氏就是知名学者娄谅的孙女。现在为表示皇帝对宗族的重视,藩王、郡王妃的选择,由礼部统一安排。宗室出生就要在宗人府登记——以前基本十年统计一次;现在随时更新,每年都要核查,年满十五就可以娶妻——汪太后皱了皱眉头,说十五岁太小,牙还没长齐,改成二十岁吧,男女都一样——下面觉得太后这样说,很有点为自己考虑的意思,毕竟以后皇帝结了婚,再不亲政就不好说了,不过就是早几年晚几年的事,大家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和太后纠缠,反正又不是自己孩子结婚。满足条件的每年底统一奏报皇帝,由礼部在民间选择适龄平民女子赐婚;郡主郡君县主县君乡君同样,第二年统统拉到北京来结婚,皇帝亲自主持。当然这种待遇肯定是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什么将军中尉的,你还是自己安排吧,宗人府没那么多精力;当然一妻二妾也就是说说,那么多人,礼部很忙,怎么可能面面俱到,有个老婆就不错了,这可是皇帝按照选妃的标准选出来的,保证年轻漂亮能生孩子——这个不确定,反正要知足——这是章纶的主意。他不知道清朝指婚,但大明朝的皇帝应该关爱手足好吗?距离不是问题,我的心和你同在,不要和地头蛇搅和在一起。他其实本来想说十五岁当然也就是说说,二十岁前后应该可以娶到,结果让汪舜华给打断了,只得接着说。礼部尚书薛瑄和宗人令石璟的嘴同时抽搐了一下,连吏部尚书王翱的脸也僵了一阵,于谦倒是没有动,其他四位内阁大臣互相看了一眼,按住向上勾的嘴唇——这得多大工程!需要多少官!
第八,宗室要经常进京面圣。恢复太祖时期的藩王朝觐制度。以前都是朝廷派人去,皇帝连封了什么人都不认识。亲戚嘛,多走动才亲热,记得管好自己和随行人员,别被督察院抓小辫子——这是左佥都御史李秉和右副都御史林聪共同的主意。督察院是不怕得罪人的,皇帝都不怕,何况什么天潢贵胄、皇亲国戚。反正工作就是抓小辫子,抓谁都是抓,只是千里迢迢的,不太能够抓到,毕竟督察院就那么点人,那么就麻烦你们到京城来让我们抓,如果我们抓不好,那就没啥话说了——反正差旅费是藩王自己出,你们一个个来,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