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后(256)
她扫了一眼群臣:“现在国家多事,内阁要真正发挥天子参谋的作用,抓住国家存在的关键问题,以此为突破口,协助确定治国理政的方向。”
举旗定向,谋篇布局。
阁臣相互看了一眼,觉得汪太后绝不是个安分的主。
汪舜华提了四点要求:一要加强班子团结,不能因为私人恩怨影响朝廷大事;二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这封奏疏写的很好,但是还要继续深入挖掘;三要加大建言献策的力度;四要加强作风建设。
都是老生常谈的话,汪舜华说的很顺溜,简直停不下来,以前怎么没有发现自己居然有这种口才。
看来人的潜能都是逼出来的。
但是包括于谦在内,其实都有点不适应:这些话,应该是大臣向皇帝建议的,怎么全从太后嘴里出来?
一样不适应的还有其他各衙门,以往皇帝不是没有下过诏书提着提那的要求,但是这样当面长篇大论,从工作和生活作风等各方面提要求,还是第一次。
尤其刚接到要清理冗官任务的王直,想到汪太后提出要鲜明用人导向,以干成之事评价干事之人,把那些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官员选出来,用起来,觉得有点胃疼。
清理冗官还只是第一步,汪舜华提出要建立官员个人档案。从官员入仕起,填写履历表,写明自己的基本情况;以后每年填写年度考核表,外加任免、奖惩等文件,以及其本人重要奏疏之类的东西,按照类别装入档案,存放吏部,作为进退留转的重要依据;待其去世后,将有关恤典的资料装入,盖棺论定,移交翰林院,以备史官参阅。
——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天字号工程,好在太后说了,已经任职的官员,填写履历表就行,但是从今年起,相关的材料就要放进去。
——那么问题来了,档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怎么分类;然后履历表怎么印制、每年的考核表又该怎么填写,都是个大问题!
——还有,以后不管什么文字材料都要一式两份了,一份装个人档案,一份放有关部门,是不是做重复做工?
——但你还不能说太后做得不对!
胡濙的脸色也好不到哪儿去。他做了三十二年的礼部尚书,今天被抓过去要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因为礼部主管教育,要加大投入,严格学生的准入,严禁援例入监、纳粮入监;加强社会风气建设——加大对卖淫通奸和女子缠足的打击力度,支持寡妇改嫁。
汪太后说的语重心长:“现在国家需要休养生息,要避免滋生怨女旷夫,要关后门,开前门。”
当然,这么多衙门,汪太后不可能一个一个的问话,没那么多时间,也没那么多精力,因此,都是几个相关部门一起谈的。
礼部这条线包括宗人府、詹事府、翰林院、国子监、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
宗人府那边主要是理清传承,建好台账,修好玉蝶。
詹事府的官还没怎么配,翰林院今天是都到齐了,国子监只来了几位领导。都是天下士人的精英,未来的肱骨栋梁,也就是汪舜华谈话的重点。
她说的语重心长:“不要跟我说,你们平生之志,是在山林泉石之间,而功名利禄如粪土,那是屁话;自来学优登仕,十年寒窗,一朝能越龙门,都希望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修齐治平、致君尧舜,同时荣妻荫子、光宗耀祖。这是人之常情,并不是什么羞于启齿的。如果每天清静无为,实则浑浑噩噩,才真是愧对了一身的才学。”
“你们都是天下文人的精英,但我不希望你们把文人的习气带进来。那些花前月下的浅斟低唱,看似花团锦簇,字字珠玑,其实一言以蔽之,给我金钱、地位和女人。没了。”
下面哗然,大家的脸色都很好看。
“这样的风流才子,这样的锦绣文章,即便日赋千言万言,也不过是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于当下、于国于民并没有半点用处。所以,你们如果想做官,想做入阁辅政、兼济天下的好官,就没必要在这些事情上面花功夫下力气,而是应该切切实实的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认真真的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二者缺一不可。”
“你们都称颂古代圣君垂裳而天下治,这可能吗?可能,前提是辅弼大臣恪尽职守,确保天下井井有条。我也很想每天轻轻松松的直接在奏疏上圈阅同意就行,而不是整天焚膏继晷、夙兴夜寐,自己磨破头皮的想办法;我也希望,将来皇帝亲政以后,也能轻轻松松的作圣君。这就要看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