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后世,这叫凡尔赛。
农闲时候拿着高价加班费,农忙时候还能顾得上家里的庄稼,可不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儿吗?
等人走后,郑冬梅指着偌大的店面说:“五块钱一天的工价,里头的工人都有好几个在干活呢,那是真有钱,这么有钱的大小姐,干啥不好非要在你对面开店呢?”
装修搞这么浓重,这么大的牌面,如果只是要跟于小丽竞争,那这动静也太大了。
于小丽沉默了一下,刚才那个工人说的话她也听到了,对方是个女老板,又有钱又有势力,听工人讲这一整个铺面都是对方买下来的。
她是租着铺面在做生意,人家直接买下来。
这么大的手笔,真要拼起来,砸钱她可能不是别人的对手。
可是鼎记是妈妈家族留下来的,她要守护住这个品牌,让“鼎记”这个名字在羊城家喻户晓,却也不是容易的事,族中长辈也说,她能做到母亲当年七八成的功底,已经很厉害了,不过就是七八成而已,如果能够做到母亲的九成,十成呢?
郑冬梅看她半晌没说话,以为于小丽气馁了。
拍拍于小丽的肩膀,鼓励道:“没事儿,咱们努力点,不是还有老客户呢。”
这事儿,多亏郑冬梅提醒的早,还有时间去应对,如果等人家店都开起来了,再出方案应对,到时候都来不及了,于小丽搓了一把脸。
来就来,干就干,一条街上做生意,谁味道差谁才尴尬。
第143章
趁着过年这段时间有个由头,于小丽买了些礼物,接着拜年的名义去找一找于村那些老人。
萌萌很少来于村,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座上,好奇的看着村里问:“妈妈,咱们这是去哪里呀?”
“这是外婆的老家。”
外婆老家萌萌知道,以前清明的时候妈妈还带她过来烧过纸,过年的时候农村很热闹,于小丽办工厂开店也从于村招了不少人,一进村村民们就认出她来了。
有几个年轻的妇女带着孩子出来打招呼,她们跟萌萌讲话都是很客气的,小孩子用陌生而又羡慕的眼神打量着萌萌母女,于小丽也认识这些人,停下车也跟她们讲讲话:“这几天没去拜年呢?”
或者是:“家里有客人啊,谁来了?”
女人们跟于小丽说话有些局促,等她们走了才跟孩子说:“看到没,这就是大老板,以后也要好好读书,当个大老板呢。”
于小丽在老板里面算是脾气比较好的了,讲话也很和气,但是无形中带着威严,让人惧怕她。
周围都是这种带着距离感的眼神。
于小丽想起每次回韩学礼老家,陈雪华总是使唤她干这干那,一点都没拿儿媳妇当人看的那种,孩子们赚钱的时候没少拿,可谱也没少摆,当婆婆的嘛总是对的,她说一句往东,你就不能往东南边去,否则上纲上线带帽子,念叨得你偏头疼了都不安生。
这几年她事业干的好,在外面谁不是客客气气的?
呵,谁欠你的不成。
沿路跟村民们打着招呼,走着找到了于小丽外公外婆的坟头,于小丽把鞭炮、纸钱、香都拿出来,萌萌很自觉的学着沿路过来看到的人把叠在一起的纸钱撕开。
萌萌:“妈妈,怎么这里有燃过的纸灰啊。”
韩学礼在铺鞭炮,这里的习俗是鞭炮一定要放起来,祖宗才能知道有后人来过了,他低头看了一眼也说:“是有人来过了。”
炸掉的鞭炮还不少,看痕迹很新,不像是去年清明节放的那一批。
于小丽扫了一眼:“可能是村里的长辈叫后人过来烧过香吧。”
毕竟她也是在村里“有头有脸”的人了,村里的长辈们对她的态度前所未有有的好,就连长辈在她面前都很少摆谱。
韩学礼便没说什么了。
纸钱烧起来,萌萌双手合十神神叨叨的念着什么,样子十分好笑。
于小丽静静看着。
给外婆上完坟,一起去村里的路上,萌萌追着于小丽问:“妈妈,刚才那里是你的外公外婆吗?”
于小丽点点头:“是呀。”
她都没见过亲妈,就别说外婆了,希望等萌萌长大了,还记得一年来一两回这里。
萌萌若有所思:“外婆是妈妈的妈妈,那我的外婆呢?”
这是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于小丽自小就知道母亲不在了,可是母亲究竟葬在哪里?
老唐不仅没有带着她来拜拜过,甚至她连母亲埋在哪里都不清楚,有空要好好问问老唐......
“你问解放前的老师傅?”老人疑惑不解问。
这位老人是于家辈分最高,也是年龄最大的了,他在于家饼店工作的时候已经是壮年,解放后鼎记倒闭,政府想继续鼎记的招牌继续做下去,但当时的客观条件并不允许,这个计划搁浅以后,老人也进了副食品厂上班,当了一辈子的技术员,干到六十岁才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