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男配科举纪事(23)

作者:八月的四方天 阅读记录

“不过,虽有明显不足,但我倒是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然看了这么多书,其中有些解释,竟是连我也未曾见过的。”

“这样写不好么?”时亦皱眉,他自认他所答题已经是他的极限了,对于大经的释义,他将自己所见的经书释义全写了上去,自认也算答的比较全面。

张士宏看着自家小徒皱眉的样子突然笑了起来,依旧是那句“好也不好”送给了时亦。

“在景朝,近些年来以我的恩师宋阳明和大儒古诚为首,科举的释文解义也多看他们的经注,所以考生若是以此答题,中规中矩,多不会有什么差错,但若想得高分,还是要有新颖和角度,因此现在市面上的书籍,多爱剑走偏锋,良莠不齐,所以并不可全信,要有自己的思考才好。”

听了张士宏的解释,时亦仿佛有些了然。这与他现代考试答题略有不同,不是写的多答对就给分,而是如果内容中有不合适的地方,也是要扣分的。

张士宏又道:“而且科举的试卷批阅,运气成分也极多,本来在阅卷期间,那些官员就烦闷异常,在看到你这样的长篇大论,肯定心烦,到时候你可就登榜无门了。”

时亦点点头,心中也已经明白自己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这样想着,他对着张士宏道:“多谢师傅解惑,徒儿已经明白了。”

张士宏:“明白就好,不过你今天也确实让我意外,小小年纪心中就有如此多典籍可有引用,已经十分不错了。”

时亦嘿嘿笑了两声:“还是师傅你们教导的好。”

张士宏嘴角也上扬了些许,他看了看外面天色,见时亦已懂也就不在与他多谈,起身说道:“快回去吧,晚上你还要去子凌那听他讲课,去晚了要让他担心了。”

“是,徒儿告退。”

明晓自己的不足之后,时亦再次看书时,就有了自己的取舍,从第二天开始,他在看完张士宏的注释经义后,又在左宁最大的书社“四象书局”开辟了新的战场,每日抽时间在书局翻翻讲义新书,遇到心宜的就买下来。

如此春来秋往,时亦在拜师之后也过了两个年头了。

又是一年夏季,时亦在学习中抬起了头,两年过后,他身上的童稚之气稍减,虽看年龄依旧是个十三岁的少年,但周身气度却比两年前更加沉稳。

“还有两个月就要州试了。”时亦心中默念,自从两年前下定决心要与时润远一争长短后,他就一刻也不曾放松过,如今在想两月后的州试之事,他心里少了一些迷惘,反而多了一些年少的锐利和锋芒:“该来的总会来的,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作者有话说:

隔壁有一些预收文,还请家人们点个收藏,拜谢

第13章 准备

在景朝,州试时一般在秋季举行,按照两年一届,由州通判主持进士科考试。考试完毕,考官必须用朱笔批阅试卷,凡取中的考生可称为秀才,名单及其试卷都要在秋天呈报礼部。

州试之后为省试,一般在州试第二年的春天举行,州试取中的考生于冬季集中到京城,参加由尚书省、礼部主持的省试,参加考试的学生可被称为“举子”或“贡生”,考中后为举人。

省试以后,被选中的考生,还要经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不过殿试一般只排名次而不在淘汰参加的学子,所以一般又被景人称为省二试。

科举制度严格,所参加的学子必须将自己的家世、年龄、籍贯、参加科举考试的次数等如实写明,呈交礼部。而且参加省试时要五人相保,如果发现有人弄虚作假、违反科举中的规定,这五人就要连坐,取消考试资格。

值得一提的是,在景朝秀才、举人的身份只能证明学识,若是在一届科举中未走到殿试,若想重走科举仕途,还是要从州试开始。

傍晚时分,时亦从张府出门,这两年,张府内的书籍他已全部看完,除了宋阳明留下的藏书还需要他细细揣摩之外,张士宏的注释经义他已全都吃透。

如今,距离州试还剩下两个月的时间,他准备修整两天,然后开始进入最后的冲刺。

“少爷!”与时亦相同,这两年下来,石头也少了不少少年人的稚嫩,多了些稳重,他一边驾着马车一边道:“宋元少爷说明日有一场文会,问你愿不愿意过去呢。”

“哦,什么时间?”时亦点点头,修整两天他原先准备约宋元一起去天客来大吃一顿,不过若是文会,好像也不错。

“明日巳时,说是参与的人极多,正好让少爷散散心。”

时亦笑了笑,“明日准备些礼物,辰时我们就去寻宋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