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心尖儿上的小夫郎+番外(158)

作者:昨夜何事 阅读记录

勿念。”

这张纸条是从那个话本子上撕下来的,上头的画很清晰,画的是正好是书生同花魁在青楼里解衣欢好时的场景。

第77章 蛋黄粥与大馒头

什么叫去很远的地方给富贵人家做夫郎了?

什么叫刚成亲不久, 我还算新鲜?

严鹤仪感觉一股血直冲天灵盖,他缓缓坐到地上,斜倚在床边儿, 手里捏着那张纸,反复地看着上头的每个字。

不得不说, 小祖宗这一手字写得是真好, 自己就算是再练上几年,也未必能与之相较。

划掉「哥哥」两字也便罢了, 竟连「相公」也划掉了,直呼自己大名,这是不愿自己做他相公了?

这张从话本子上草草撕下来, 边缘跟团子啃得似的,画着如此绮丽缠绵「春光」的破纸,竟算是和离书不成?

连落款都没有,格式也不规整, 家中重金请来的老先生,便是这么教学生的?

也不知过了多久, 直到顾大妈隔着栅栏喊他,严鹤仪才回过神来,他撑着床沿站起,仔细拍了拍身上,虽然家中日日洒扫, 地上很干净,并没有沾上多少灰尘。

团子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 冲进屋子没头没脑地跑了一圈儿, 许是没瞧见元溪, 便只得退而求其次, 绕着严鹤仪的脚亲热示好。

严鹤仪裹紧身上的袄子,神色如常地走到院子里,对着顾大妈温声道:“元溪有事儿出门了,您别担心。”

顾大妈仍不放心,“出门了?他自己么?”

“是。”

“他不是家中无人了么?”顾大妈在围裙上抹了抹手,“是去镇上了?什么时候回来?”

严鹤仪只捡了后头的问题回答,“不知道,也许晚上就能回来,也许得过几日回来,应当不会太久。”

顾大妈显然对于这样模棱两可的回答不太满意,语气中掺了些许责怪,“他这个人冒冒失失的,又不会照顾自己,这天儿愈发冷了,怎的能让他独自出门?”

“是啊,”严鹤仪低声对自己嘀咕着,“怎的能让他独自出门?”

复又恢复了平常的声音:“是我想的不周到,您别着急,最多几日应当就回来了。”

顾大妈倒也不是真的有意责怪严鹤仪,只是担心元溪罢了,“成,大妈刚才语气硬了些,你别见怪。”

“不会,顾大妈。”

“快入冬了,记得把厚袄子找出来晒一晒。”顾大妈刚想进屋,又回过头来嘱咐了一句,“我这几日无事,给你跟元溪都做上了袄子,棉花塞得足足的,保准儿暖和,再有个几日便做好了,等元溪回来正好穿。”

严鹤仪认真地谢过了顾大妈,两人便各自进屋了。

他回屋坐了一会儿,突然似乎是想通了:小祖宗定然是同自己闹脾气呢,竟还玩上留书出走这一招了,故意让自己着急,说不定此时正不知躲在哪片草丛里,猫着腰瞧自己呢。

真是娃娃心性。

这人玩这一套,必然是想看自己着急他,那便哄着他,装模作样去找上一找吧。

打定主意,严鹤仪又仔细读了一遍那张纸条,竟然兀自笑出声来,他把屋门关好,没敢上锁,怕元溪回来进不去,平白在院子里受风。

先去了趟私塾,然后是狗娃家、周子渔家以及赵景家,甚至牛二家,一律说同元溪躲猫猫,见人不在便平静地告辞,继续去下一家。

等把这些同元溪相熟之人的家里找遍之后,严鹤仪便上了山。

等从山上下来,日头已经开始偏西了,严鹤仪回家看了一眼,见元溪没回来,便又去了镇上。

到了镇上,严鹤仪倒是没大张旗鼓地找人,毕竟小祖宗是留书出走,不是走丢,没必要让大家跟在着担心。

在赵景木匠铺子门口瞧了一眼,只看见赵景正埋头做木工,周子渔坐着他旁边的木凳子上,不时把剥好的葵花子往他嘴里塞。

周鸿熹家的门锁着,问了门口卖包子的老伯,说没瞧见什么俊俏的哥儿来过,常英家里的铁匠铺也去了,仍是没有元溪的影子。

其实元溪才走半日,若是拜托周鸿熹领着衙门的人四处去寻,应当也不难找到,严鹤仪在府衙门口站了一会儿,便转身回家了。

即使他不想承认,可仍是得面对这样一种可能,便是元溪当真铁了心要走,若是这样,严鹤仪并不知道该不该强留他。

回到小院儿,天边已经有彩霞了,严鹤仪又在屋前屋后逛了一圈儿,便开门进屋了。

他捏着那纸条,在窗边站了好一会儿,才伸出手来,感受着窗缝里漏进来的风。

日子过得真快,到钉窗户的时候了,元溪这副娇贵的身子,夏日里怕热,估摸着冬日里必然会怕冷,这些窗缝都得钉严实才成,屋门也得装上厚帘子,这样才暖和。

上一篇:承君恩 下一篇:豪门女配与婆婆联手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