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温僖贵妃的咸鱼日常(205)
过了两三日,“仙稻”也成熟了,穗儿黄澄澄、沉甸甸的,几乎把稻秆都压弯了。
康熙亲自去收的,毕竟就那么一颗穗儿,种子本身就少,培育出来的也没几株。花了两刻钟的功夫,他就把这批精心培育的仙稻收完了,捶打下来,放在烈日下暴晒。
第二日,稻谷晒干,装起来用升斗测量,大约有一升半。
康熙叫人匀了半升出来,将它舂成米,再送去御膳房煮熟。
不多时,一盆米饭端上了膳桌。
瞧着康熙要去拿筷子,梁九功抢先道:“皇上,让奴才先试菜吧。”
皇上虽宝贝这个“仙稻”,可谁也没尝过啊,谁知道能不能吃,万一有毒呢?万一粗粝得刮嗓子呢?
皇上出了事,他也没好日子过,还是让他先去试菜,探探这“仙稻”的底儿吧。
康熙看着面前晶莹剔透的饭粒,心情很愉快,“行,你试吧。”
梁九功夹了一筷子,放进嘴里,豆粒大的眼仁立马瞪圆,有了神采。
这仙稻当真儿配得上这名,比宫里的碧粳米还好吃。
“如何?”
“甚好甚好。”梁九功翘着兰花指,几乎将“仙稻”夸出花来。
康熙笑意里带着几分自得,仙稻可是上苍赐予他的,能不好吗?
“朕也来尝尝。”
嗯,口感清爽,不粘不腻,有淡淡的回甘和清香,非常好。
康熙很满意,“将这次做好的米饭,匀做三份,送到太皇太后、贵妃和太子那里,让他们也尝尝。”
他原本还想再匀半升稻子出来,舂成稻米,叫诸皇子也尝尝,深思后还是放弃,都留着做种子吧,明年多种一些。
一升的稻种,培育成秧苗,约莫能种满三四亩的水田,收成可以翻上好几倍。并且种植面积扩大了,才好估算亩产量。
康熙倒是有些盼望日子能过快一点,最好马上就到明年的春天,他想继续试种仙稻。
时间如流水,四十天后,畅春园里的普通稻种成熟了,终于用上新造的那批农具。
除了刚开始教大家怎么使用,多耗费了一点时间,熟悉后,在那些新器具的辅助下,农人们的收割速度加快不少,人也轻松省力一些。
康熙越发觉得这个《天工开物》不该被封禁,里头记载的都是好东西啊,尤其是这些器物,比如今普遍使用的效率高出一半。
他让人把这些书印刷了几百册,送到各省,各省再往下面的州县派发,叫人把这上面的器具造出来,推广使用。
水稻收完后,便是中秋。中秋刚过完,康熙就带着一干人去木兰围场行猎。
有了去年出巡的经验,今年的筹备工作做得更好,康熙将所有的孩子都带出去了。孩子要去,他们的生母、养母自然也跟着一块去,这出行的队伍变得很臃肿,行进的速度并不快。
出巡是个高兴的事儿,不过走了三五天,大家就兴致缺缺。
路途不平,马车颠簸得厉害,人坐里头并不舒服;其次,旅途中的供应本就不如宫里、园子里及时,何况这么多人,难免会有疏漏、照顾不周。
众人这吃不好、休息不好,哪还有好心情?
正在大家精神萎靡的时候,南边传来了好消息。
施琅居然拿下了澎湖列岛,将郑氏打得落花流水!
七八月份,沿海本该是台风肆虐的时候,谁也不敢贸然出海。郑军统帅刘国轩便是这么猜测的,料定施琅不会带兵进攻,放松了守备。
谁料,施琅偏要兵行险着,带着两万水师、两百艘战船,杀过去了。并且天公作美,非但没遇到台风,海上的风向对清军还是有利的。于是,施琅对手下的将士们说这是上苍在庇佑,是正义之举,故而众人作战时更为勇猛。
刘国轩被打得措不及手,加上指挥不当,节节败退,伤亡惨重,开战不到六个时辰,就带着残余部队狼狈逃离,退回台湾孤岛。
康熙看着这封捷报,龙心大悦。
到了围场,康熙将这个消息告之蒙古诸部,一来是分享喜悦,二嘛,也是为了震慑那些不安分的小部落。
今年的木兰围猎,准噶尔部落又没来。
康熙记得很清楚,自己有派人去通知过,对方却置若罔闻,是越发不把他当回事,越发猖狂了。
第98章
准噶尔的行为实在是太过分,康熙心中已经拿定主意,等台湾的事情了结,就要收拾它。
但准噶尔也是蒙古的部分,他担心与其交战时,蒙古其他部落会帮助准噶尔,或者因为这件事心生芥蒂,进而跟大清产生隔阂,故而他对到场的蒙古部落越发亲善、刻意拉拢。
一起打猎、喝酒,畅谈往事,这是以往常做的。除此之外,康熙还邀请蒙古亲王们参观自己的营帐,以示信任和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