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温僖贵妃的咸鱼日常(131)
梁九功欣慰点头,适时的擦了擦眼角泪花。
“两位阿哥放心,奴才一定会将您二位的话带到。这药,可赶紧用啊,可别留下疤痕。”
再度看向胤礽,“太子殿下,老奴告退。”
“去吧。”
胤礽看着梁九功轻快的步伐,再看一脸悔恨、立志发愤向学的两位弟弟,轻轻摇头。
皇阿玛的套路可真多,一套一个准。
作者有话说:
二更会晚一点(朋友们明早再看吧)
第62章
康熙对进学的儿子严厉,对年幼的儿子就宽松许多,从上书房出来,便去东六宫探望其它小六、小七、小八和二格格几个孩子。
这是他给自己定下的任务,即使再忙、再多孩子,也不能冷落他们。
他少孤失怙,再加上皇考在世时偏心过甚,致使他至今都心有遗憾。他如今的勤勉,何尝不是一种较劲,希望自己做出一番成绩,百年后到了地下见皇考时,能扬眉吐气一番,证明自己比四皇弟那所谓的“第一子”强得多。
若有人知晓他的心思,许会说他小心眼,富有四海却还跟一个婴儿较劲,可那又怎样?他就是小心眼。缺失的父爱,这是他二十多年来唯一不能获得的东西,也是今生注定无法被补偿的,不管他活再久都不能再得到。
这是他心底的一道伤,平日里看似毫无痕迹,可每到年节祭拜先祖,面对皇考的画像,心底的伤痕便会悄悄开裂,生出一丝疼痛,随着血液在周身游走蔓延。
所以,他偏爱胤礽,却不会冷落其他的孩子,不希望别的孩子跟自己一样心有遗憾。
但因为小孩子容易夭折,康熙也不敢对这群两三岁的小萝卜头投入太多感情,见到他们,只说了一刻钟的话,放在怀中抱一抱、询问日常饮食、活动,再赏赐几个小玩意儿,便结束了。
回到乾清宫,康熙叫人上了一桌夜宵,用过后便去养心殿瞧瞧,看看工匠们有没有造出什么新鲜玩意儿。
华夏文明从商周以来,就不断革新各种技术,文化越发灿烂。但他敏锐的发现,从明末至今,发展似乎就停滞下来。
他希望自己的朝代也能如前人那般,不求比肩,但求有一技之长,所以设立造办处,聚集天下间最优秀的匠人,为的就是能有一个技术改进、革新创造,使造福百姓,更使他能流芳百世。
遗憾的是,看过一遍后,并未出现他期盼的东西。
他不禁有些怀疑,是否是自己插手太多、干预太多,限制了这些匠人们的发挥?
他听张诚和白晋说过,在他们的国家,皇帝不会对科学院有任何干涉、限制,任其发展,倒是叫那科学院搞得如火如荼、硕果累累,有几分百家争鸣的意味。
康熙背着手,眉心深拧,似不理解。
国王怎能对底下人不控制呢,他们就不怕贪官贪污款项?不怕白莲教那样的斜教妖言惑众、蛊惑人心,制造混乱吗?
可从结果上看,对方确实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他一时难以抉择,罢了,还是再等等,看看其它传教士带来的消息。年初他把南怀仁擢升到工部任职后,南怀仁欣喜万分,又往故国写了好几封信,邀请故友来大清发展。
*
康熙走出养心殿,看一眼怀表已是申时三刻,可以去永寿宫了。他刚走到永寿门前,梁九功的徒弟魏珠就步伐匆匆的赶来。
“奴才给皇上请安。皇上,曹侍卫回来了,正在乾清宫外等着。”
康熙面上一喜,立马调转方向往乾清宫走,“梁九功,你去永寿宫跟贵妃说一声,朕今晚有要事,就不过去了。”
“嗻~”
魏珠口中的曹侍卫,便是曹寅,是康熙保母之子,亦是他的伴读,既是君臣也是友人,故而康熙极为信任此人。
曹寅精明能干,康熙惜才,不舍他在内廷耗费时光,遂将他调到六部任行走。
所谓行走,指的是临时调充到某个职务上、却暂无空缺的任职,亦是资历浅还需学习的意思。六部行走虽是小官,却能随意观摩学习六部中任何一部的事物,也不失为一种方便。
这回找粮食的事,曹寅也在其中,他去的地方是江南。他父亲在江宁任职多年,人脉极广,对他助益颇多。
传回好消息的人正是曹寅,难怪康熙这般急于见他。
康熙两步并作三步走,几个呼吸间便走回了乾清宫。
曹寅在殿门前看见他,立马跪下行礼,“奴才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他身后的两位老者,亦学着他的模样,下地行礼口呼万岁。
康熙看到那两位老者时,便已经明白了几分,这兴许就是那新粮食的种植户,他若要推广,定然离不了他们的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