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洋人给小孩子看的书。”吴怡尽量解释,这应该是一本伊索寓言之类的,她认得插画和几个单词。
“常兴要这种东西做什么?”
吴怡也在疑惑这件事,“搜检的士兵有没有查出别的东西?”
沉思齐摇了摇头,“四姐夫只给我这个。”
“要不然咱们俩个等你病好了,去常兴家里看看吧。”
“应该不剩什么了,四姐夫手下的人把他家里搬空了,剩下的锅碗瓢盆,都让邻人哄抢了。”
吴怡心里犯着疑惑,沉思齐病好之后,两个人去常兴家看了看,果然已经被搬空了,甚至连门板都不知道让谁拆了拿走了,铁勇男让人搜出来的东西,多半也没什么用,常兴被抓之前曾经烧了半个火盆的纸,大约有用的全都被他烧了。
吴怡心里觉得再不对,也只能把这事放下了,唉,这芦花案里,岂止是常兴一个人充满谜团啊。
兵部尚书,二品大员,也是势力盘根错节,紧关结要的人物,结果全家都死得不明不白的,听说还有在外做官的儿子,嫁到门当户对人家的女儿,都把嘴闭的紧紧的,什么都不敢说,对外也只能说是意外。
沉思齐病好以后,依旧做他的书吏,铁勇男对他也渐渐倚重,很多军情大事都不避着他,铁勇男本身识字不多,学识更可以说是没有,手下的人除了沉思齐是个有墨水的,别人你让他们带着两百人死守关口,不守到只剩最后一人绝不后退半步行,你让他们提笔写字,比杀了他们的头还难受。
做到铁勇男这一级别,却不能没有沉思齐这样的人帮忙,他总不能有事就回家搬兵,请夫人吧?渐渐的,沉思齐也在这充满铁与血的味道的军营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沉思齐又跟着几个通译学满语,学写满字,人事情一多,也就没什么工夫去烦了,除了偶尔提一提儿子,在京里的老父老母,慢慢的也就适应了这苦寒之地。
吴怡守在家里,除了跟吴雅来往,轻易不见旁人,做做针线,学着做些点心吃食,日子平淡又有滋味的过了下去。
如些冬去春来,转眼又到了秋天,京里时时的也有信到,沈、吴两家常随着车马送来四季的衣裳、吃食、银钱等,就怕他们在边城受苦。
这一日沉思齐回了家,看见院子里又摆了些东西,院外站着几个眼熟的家人,看见了他都口称:“二爷,您回来了。”
“嗯,你们什么时候到的?”
“才刚刚到。”
“谁领着你们来的?”
“周爷爷。”
“知道了。”沉思齐推门进了屋,见奉恩侯府的周总管弯腰站着,身边跟着个熟人,正是吴怡留在京里看院子的红裳。
“给二爷请安。”屋里的人见他进来了,纷纷给他请安,吴怡也站了起来,“二爷回来了。”
吴怡亲自给他解了外袍,递上投好的手巾板,“外面热吧?”
“这秋老虎也是吓人,辽东哪里都好,就是这到了秋天,气侯莫测,早晨还要穿夹衣,中午穿单衣都热得慌。”
“我在家没出门倒没觉得。”
沉思齐换了衣裳落了坐,“周爷爷您坐。”
“二爷……”周总管是从小看着沉思齐长大的,沉思齐到了辽东,个子略长了些,人也结实了不少,就是晒得黑了,早脱了少年的模样,变成了成年男人的模样,“二爷,您……”
“周爷爷,您老可别这样。”沉思齐亲自站了起来,扶着周总管落了坐,“您是看着我长大的,我受没受委屈您还能看不出来?”
“二爷啊,您有学问,人品又好,封侯拜相的人才,如今……”
“可别那么说,您听说过哪个勋贵子弟拜了相了。”沉思齐说道,又亲自给周总管倒了杯茶,“您这么大的岁数了,还跟着年轻人似的折腾,这路上弄出病来可怎么好。”
“老奴不亲自瞧瞧二爷,老奴不放心。”周总管抹了抹老泪,“二爷,老侯爷好,侯爷好,太太也好,保全哥儿也好,他现在啊,走得可稳当了,太太花盆子里养的那些花啊,倒让他揪去了大半,侯爷要管,太太就拦着不让,说是二爷小的时候也爱折花玩……”
“我们做小辈的不能尽孝,倒要劳烦他们二老替我们做小辈的照管孩子。”
“二爷,您可别这么说,侯爷这一整天,也就是看见保全哥儿,长生哥儿有笑模样,平日连话都少。”周总管说道。
“大哥大嫂身体可好?”吴怡听到他说长生,就想起了沈见贤夫妻。
“大爷如今在家里修身养性,大奶奶整天除了吃药就是吃斋念佛,日子过得倒是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