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糙汉家有俏夫郎(351)

作者:白十三 阅读记录

村里有不少人见,唐家这边养的家庭多就上门占便宜。

今儿见借他 一个鸡蛋,明儿个就想拿个鸭蛋,想着唐家家大业大的,不能跟他们计较这些个芝麻绿豆的小事儿。

但是李氏是什么人呢?出了名的性子泼辣,过日子仔细,怎么能容许别人家,但他这占便宜呢?

拿着扫把统统将人赶走,一来二去的谁也没占到便宜。

这样上门打秋风的人也就散了,再也没人敢上唐家这边占小便宜了。

村里面也有那些个爱钱的么么,一见这收粮的价格好,就将家里面大半部分的新粮和全部的陈粮都卖了出去,换银子。

而村里有名的小气吝啬胡么么,更是个中典范。

他不仅将自个儿家的粮食都卖了,还撺掇着已经分家的几个儿子,要把粮食也卖了。

唯有跟他分家的三儿子家不同意胡么么买粮食。

两家更是闹得十分难看。

胡么么怼在自家三儿子的门前坐地下,就是一顿骂。

乡亲邻里看到了说什么的都有,只把那胡三郎的夫郎骂的都不敢出门了。

但是就算这样,人家小两口也是咬紧了牙,只卖了少部分吃不完的粮食,钱也自己收着。

村子里边的村民大多换了粮食,手里边都有余钱了。

这两日村中不时都飘着肉香,兜里边宽裕的,人家多多少少都会割上二斤肉,给家里人补补油水。

这年月猪肉的价格,肥肉比瘦肉高上许多。

农户人家都指着那些肥肉添油腥,熬猪油做菜呢。

最不值钱的就是排骨,但是唐晓福作为一个现代人,对于这种天然猪肉的猪排骨,那是喜欢的不得了。

每次去县城巡视铺子账目的时候,都会到猪肉摊前,让老板留上一些排骨,带回家让李氏翻着花样给大家做着吃。

日子一天一天的冷了起来,王仪的肚子也逐渐大了起来,唐老大那边铺子已经交完银子过了红契。

想着趁年前的时候,打开名声,卖一波卤肉钱。

于是一家子就开始忙碌起来。

早些日子,唐晓福就手把手的把卤肉的方子交给了王仪和唐老大,如今他们两口子自己做出来的手艺也与唐晓福一般无二了。

农家最大号的铁锅,下面的火烧的旺旺的,上边路吃各种肉菜。

唐晓福还出了主意,让唐老大他们顺便撸一些海带土豆片,千张等蔬菜,

这些蔬菜浸泡在肉汤里边一同卤制,出锅的时候就有肉香味,滋味格外的好。

对于那些个手头不宽裕的,花上几文钱,买些素菜回家沾沾油星,那也是极好的。

唐家这边每日都是浓浓的肉香味儿,自然是瞒不了村里人的,对外也没有隐瞒。

就说唐老三日前在古书当中意外得了个卤肉的法子,试了试还行,想拿这门手艺挣个养家糊口的钱。

这村子里面大家都是知根知底儿的,村民们都知道唐家老大本事多唐晓福了,一直在县城里边做账房,人脉也多,对于他忽然想要自个儿做生意倒是没有任意外的。

只不过如今王仪肚子见大手脚笨重不少。

年轻一些的么么就瞄上了唐老大,铺子里便人手不足,就想着将自家的小子或者是年轻的小哥儿,推荐过去帮工,挣些铜钱回家贴补家用。

店里边这会儿确实缺人手,但是卤肉店里便日常都要经管吃食,需要个干净利落的人。

对于那些个未婚的小哥儿,唐老大可轻易不敢照面,很怕自家的夫郎吃醋。

好在这边刚刚秋收完,唐老二还能腾出一些时间,帮忙唐老二筛了许多人,这才找到个姓刘的瘦高个汉子。

叫刘明,今年也就二十岁,是个命苦的家中无别的亲人了,只有一个三爷爷与他生活在一起,但是刘三爷年纪大了,腿脚也不太好。

刘明平日里边干活十分刻苦,除了照顾自家的土地之外,不时还会进山采些蘑菇山珍等去县城里换钱。

但是他这么大的汉子眼看就应该娶夫郎了,只是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没有哪个人家的个儿肯把自家的孩子嫁过来受苦。

再加上前些日子下雨,刘三也偶感风寒,人就躺在炕上起不来了,这孩子是个孝顺的,就想着赶快找份工挣些银钱,给三爷爷看病。

唐老大对于这个流民是极为满意的,有一把子力气,人也老实本分,他不需要什么特别精明的伙计,只要能帮他好好干活。

至于外别应酬客人收账算账这种事情,唐老大完全可以自己做。

也是本着考察的心思,刘老大就带上了刘明一起去县城的铺子里面。

那铺子如今简单装修以下到是很宽敞明亮。

特意定的漆黑牌匾,上面赤红的几个大字唐记卤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