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盟主只会平A(171)
况且自从大唐灭国之后,中原四分五裂,各地节度使争权夺势,为了皇位,谁会在乎一个女儿的死活?
李从珂若是真要逼宫,小皇帝就是杀了幼澄,也于事无补。
只是这皇宫里的猫腻,总归不该由江湖人来管,林鹿春虽猜出了李从厚的意图,到底也不可能管皇帝的闲事。
自从小霸王脱离之后,林鹿春便再也看不见什么经验值、血条一类的东西了。
她的武功还在,但这个世界对她来说已然不再是一场游戏,而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世界。
“各人有各人的缘法,新皇德不配位,洛阳大乱,不过是早晚的事。”江鹤同回头看了一眼洛阳城门,说道:“只是苦了平民百姓。”
然而中原一日不统一,就必然有百姓要受这颠沛流离之苦,江湖人就那么几个,哪里管得过来呢?
……
另一边,李从珂接到线报。
听闻女儿被李从厚押入京城为质,李从珂顿时火冒三丈。
“岂有此理!我李从珂奉先皇遗命,驻守凤翔,此子先解我儿军权,又以幼澄要挟于我,当真是忘恩负义!”
然而李从珂的兵马自然无法与整个京师相抗,虽心有不满,一时半会到底也做不得什么。
此事到此收手,原本也可不了了之。
偏偏李从厚不知收敛,听信朱弘昭的谗言,要将李从珂从凤翔召到京城,改任他为河东节度使。
如此一来,李从珂哪里还敢回京城去?
他的兵马本就在凤翔,若是听命到了京城,再行调任,一来要损失从前带熟的兵马,二来又要担忧李从厚在京城设下鸿门宴,要他的性命。
如此一来,李从珂与麾下谋臣商议过后,便决心要举兵谋反。
林鹿春等人到了边关之时,李从珂已然在凤翔拥兵自立了。
这一切林鹿春一行人并不怎么关心,她和江鹤同带着商队到了边关,就碰上了破虏门的侯破虏。
“候堂主。”林鹿春冲着侯破虏抱拳见礼。
“一别多年,林少侠一向可好?”侯破虏现在见了林鹿春,心中仍旧觉得可惜。
他不知林鹿春武功深浅,只记得当初林鹿春当街拉开了那把五石弓,暗自遗憾破虏门不收女弟子,不然这等天生神力,他侯破虏必然要收归门下。
侯破虏的心思都快写在脸上了,林鹿春一行人看了心中都忍不住发笑。
破虏门的人一向是这样直来直去,他们一心守卫边关,本就不需要像其他门派似的,有那么多花花肠子。
林鹿春也因此喜欢破虏门的人。
一群人暂时将货物卸载了院中,侯破虏便请他们到厅中稍作,预备给他们接风洗尘。
边关的吃食粗糙,但也别有一番风味,一群人酒过三巡,说话也逐渐放得开了。
“若论兵强马壮,李从珂手里的牙兵可算不得数一数二。但这李从珂带兵多年,鹿死谁手,也未可知。”破虏门常年参与边关战事,对各地节度使的牙兵都有所了解。
“诶……”侯破虏抬起手,反驳了刚才那人的话,“凤翔那地方又不是边关重镇,城墙低矮,护城河的水有浅,任他李从珂再如何用兵如神,想守住此城,也是难如登天。”
侯破虏的话没过几日就应验了。
林鹿春一行人辞别破虏门,往契丹的述律部赶去的路上,龙铮就以海东青传来密报,说是潞王的兵马已被围困在凤翔城内,不日就要被人攻下来了。
但不知为什么,林鹿春总有种不详的预感。
她总觉得自己似乎忘了什么重要的事,此事与李从珂相关,也与契丹相关。
然而李从珂如今人在凤翔,即便是想寻求救兵,也不可能舍近求远,求到契丹人头上。
“呦呦?”江鹤同看她眉头紧锁,不由出声询问。
林鹿春回过神来,问道:“师父,这李从珂与契丹人可有往来?”
江鹤同摇了摇头,“李从珂与先皇诸子不同,他是先皇养子,并非沙陀族人,而是汉人。”
沙陀族自己也是外族,当然不会太过排斥同为外族的契丹人。
可李从珂的生父生母都是汉人,对契丹狗贼恨之入骨,李从珂于情于理,也不该和契丹人有所勾结。
林鹿春知道自己猜测的不对,但她依旧觉得自己忘了什么至关重要的事。
“我……”她苦恼地敲了敲额头,“怎么就是想不起来呢?”
这倒也不能怪林鹿春自己。
说实话,如果不是历史专业的人,或者历史爱好者,鲜少有人了解五代十国的历史。
其中有一部分人即便有名,也往往是因为一些流传下来的典故。
而且往往典故流传下来,也未必有人能记下全部,有的甚至连年代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