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京城都在我这吃瓜+番外(187)
——其实效率还高了些,举人们不论年龄老幼,在官场都是新人,只有听话干事的份。大理寺这五年与潼地有关的案子,在这草台班子下,已经快理好了。
安平公主盘算了下,召集了乐寺正、几个寺丞、主簿,开了个小会。大意是她回宫备嫁,不过该干的还是得干,又把一些具体的事项再叮嘱了一遍。
大家都俯身应喏。
会开得很短,一刻钟的时间就开完了。安平公主站起身准备告辞,乐寺正躬身问道:“微臣如果有不能决断的地方,能否给公主殿下递信?”
安平公主略微一怔,正眼瞧他。只见这位乐寺正背脊削瘦笔直,面庞却线条柔和,含笑开口时声音有如漱玉,尽管因着这些日子的劳累有些暗哑,却还是不免悦耳宁神。
这位乐寺正年岁二十有余,翰林院出来后便入了大理寺,在寺正的位置扎扎实实坐了三年。不动如山,积攒了一肚子的货。
回过神时,安平公主心下笑了笑,乐寺正敢向她示好,实在是一个聪明人。
“可以,”安平公主点点头,“若无意外,三日内会回信。”
乐寺正听着,笑意更有如清风拂面,是个人都能见出他恰到好处的开心——他真的是个聪明人。
其他有反应过来,打算再示好安平公主的,她却已然看向站在门口的公公,点头道:“本宫先回宫了。”
众人连忙拜别。
传旨公公见着,尽管内心腹诽“一个未出阁的公主如此招摇还和一群男人坐一起说话像什么样子”,却也不敢说出口,只躬身送安平公主上轿。
今天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轿子的影子斜斜拉得很长,长得像是进宫的路。
这一进宫,还能出得来吗?
大理寺的官吏们不免有些担忧。
.
安平公主进了宫后,就像是石头没入湖底,悄无声息。
宫里悄无声息,皇上不说话,太后不说话。连礼部,在婚事的各项筹备上都小心翼翼的。只敢打硬件,把坏的清理一遍。其他的一些流程,一时都不敢动。
寻安平公主吧,是个人都看得出来安平公主活做到一半被叫回宫,对婚事这道筏子绝对烦得很。而寻东宁公府吧……
东宁公府倒是遵旨意,不过那东宁公的长孙宗俨思瞧着倒不是寻常的,面容清隽,眸如点星,公府养出来的矜贵气质,让这等容貌多了分谪仙的感觉。
礼部的人自然不可能对公府的人不敬,只是心里不免叹息,这等仙人般的男子,难道就要为安平公主之驸吗?怕是要受不少委屈,不说其他,安平公主肯定不是会老实为他妻室的。
然而,真正交流起来,宗俨思却让他头大无比。并不是挑剔,而是对流程的时候,每一道流程他都要问,“贵妃娘娘和安平公主怎么看?”
谁知道安平公主怎么看啊!她压根就不看!
礼部的人被问得满头大汗,说话都不免磕磕巴巴的。宗俨思好脾气地又问了几个,礼部的人只能坦诚,说还没过安平公主那里。
宗俨思立刻变了脸色,差人把他赶了出去。
“我既是要为驸马,自然该为安平公主执盏,如何能越过她?婚礼之事,先问过贵妃娘娘再来!”
这事一时传为笑谈,礼部的人讪讪回去,只能试图先联系宫里——
贵妃说冬日冷,只适合陪安平公主窝宫里睡觉,不接访客,建议找管后宫诸嫔妃子女的柳妃;
管后宫的柳妃笑着看他空荡荡的手,说管不了;
皇上更是不理会这种小事,门口的公公就拦住了;
礼部的官员最后心一横,牙一咬。拜帖就递到太后的慈享宫。
是太后发的懿旨要给安平公主办婚宴,臣无能,到处被碰钉子,婚宴推不下去,太后您说怎么办吧!
太后最后接见了这位礼部的官员,甫一相见,登时有些相看恨晚的意思。
太后先叹了气:“安平这孩子自小就倔,她娘是贵妃,也不好好劝劝她,任她这么胡闹。”
礼部的官员也叹:“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怎可如此轻忽?眼下可为之奈何?”
太后摇了摇头:“宗家的那个小子,是哀家亲自看着好的,颜色和品行都是一等一,举手投足,如玉如琢。只是安平终究是在外头野了心。”
礼部的官员更是附和着说:“是啊,这些日子三省六部人心惶惶,牝鸡司晨可如何行?还是该让公主殿下早日收心,虽贵为公主,不全是相夫教子,却也总不该如此越权。”
太后听着,笑容淡了一分,不过还是端着笑:“本宫知道了——安平啊,不管如何,还是先在承乾宫备嫁吧。”
礼部的官员面上唯唯,背后不免露出凉意。这是安平公主不结婚就要关禁闭的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