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京城都在我这吃瓜+番外(160)
苏宝灿:四妹妹说你最好和祖父一起到冬日再回京,央我写信来。
周石:尤将军率军前行时,遇到刘公公家里的麦田,为了避免踩踏,尤将军听从刘公公意见,下令绕行,遇伏,队伍溃散,损兵折将,刘公公不知所踪,如今残队已经返回潼州城休整。你正好可以去潼北一趟。
安平公主:一切都好,勿念。
苏宝珠整理完,不由得失笑:【什么建议都有。】
除了李琇云的书信,因为会有些如何管理县城的问题,其中需要一些儒家的理论指导,这一块苏宝珠不熟,要郦明生代写外,其他的书信,苏宝珠都是自己收着,自己回信的。
大体思路如下:潼北兵败,先去潼北,暂时不回来,婚事不急。
除了安平公主的信,她的信只是报平安,不用回。
苏宝珠一一写完,门外却传来了一连串杂乱的脚步声,还有膝盖跪下的声音。
苏宝珠朝外看去,就见佺公公面色阴沉,持杖节尖声道:“传陛下旨意!”
苏宝珠跪下听旨,郦明生呆了片刻,也后知后觉跪下。
“苏二姑娘,在为潼地军监军的时候未能尽职履职,安逸享乐,谋害忠良,致使韦监军重伤,刘太监失踪,潼地军更是溃不成军!着,即刻押至京城候审!”
满室寂静。
佺公公面容冷淡,等着领旨。
郦明生出离愤怒了:“什么安逸享乐,什么谋害忠良!现在你们才是在谋害忠良!”
佺公公阴沉着脸,只盯着苏宝珠:“苏二姑娘,你是想抗旨吗?”
系统:【这什么!】
苏宝珠又一次想笑:【原来我不是因为婚事入京,而是因为候审啊。】
系统:【宿主……】
苏宝珠叩首:“臣,领旨。”
第67章 第六十七篇瓜
佺公公自小就净了身, 在太后娘娘安排下侍奉当时的太子,现在的皇上。可以说,他是陪着皇上长大的。
他从来不因此自傲, 却终究不免有些自矜。皇上对他颇多尊重,予以重任,没有人怀疑,他完完全全, 彻彻底底, 是皇上的人。
但自矜之下,终究又有些空落落的。
先帝荒唐无度,后妃、宫女、道姑、公公、乃至于朝臣, 都有幸过。佺公公以前见过传闻中被幸的那个内侍, 见那内侍也无甚稀奇, 只是倒茶的时候眼波流转, 略有些勾人罢了。
那个倒茶内侍到先帝死时,还是小内侍,听闻先帝死讯, 一头撞死在御前。太后感念他的忠心,于是恩赐, 让他和皇上葬在一个墓里。
佺公公现在是管印章库房的, 已经能听朝政, 茶水这块细枝末节的地方不须他关心。
但皇上先是宠信韦公子,即使韦公子基本不对此发表看法, 但皇上还是不乏与他说明政事。韦公子身体病弱, 发烧反复, 皇上先是多派小刘子去照料, 后来逐渐各项琐事都逐渐信用小刘子, 他的称呼也升级成刘公公。
刘公公一开始只是侍奉磨墨的公公而已,眼下竟因着韦公子,要上青天。
佺公公自认自己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皇上的人,位卑权重,无人能敌。但他冷眼见着刘公公小意侍奉,心里总是不由自主地发散思维。
……韦公子也就罢了,确实身段天成,容色如玉。他刘公公是什么东西。只是韦公子得势时多阿谀奉承了几句,或许有些小意附和,竟然就隐隐要越过他去?
佺公公之前还能安慰自己,前朝后宫都不乏一些浪蹄子,他们最爱做的,就是使出种种手段吸引陛下注意力。
陛下什么没见过?兴致上来了,陪着演一遭,兴致下去了,这些人也就被陛下抛到脑后了。像是一夕开败的花,凋谢了,碾做泥尘,没几天就不被人记得。
就算刘公公奉命去代表陛下,做个监军,佺公公都能安慰自己,监军是个苦差事,无端出京城吃沙子,算是恩宠么?
可佺公公拿到奏折,要把苏宝珠“押”回京的时候,他听着陛下口谕,心里对自己的安抚终究是要崩解。
谋害忠良,谁是忠良?韦公子和刘公公?
当年皇上继位,位置不稳,藩居西南的烨王悍然叛乱,武元侯领虎符孤身前去,紧急调动西南几千兵马,拦住烨王号称十万的三万大军。后与三军汇合,生擒烨王,皇上才坐稳这皇位。
武元侯打完一场大胜仗后,甚至未有居功,交还虎符,只求携一爱妾在西南游历玩乐,做个太平侯爷。于是皇上给他封了巡抚的官,让他凭官职公费旅游。
江南那时候也有海寇作乱,甚至盐税都出了问题。皇上派了苏承泽去,三年后,江南乱平,盐税也齐齐整整,克扣转少。
稍微了解点几年前的朝野动向,这“谋害忠良”的锅都不能轻易扣到苏家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