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良臣(科举)(292)

作者:桑阿豆 阅读记录

江着不知该不该说,但想到此事或许不止是谢良瑾的私事,还可能关系到众人安危的时候,还是大胆开口了。

“四小姐身边那个少年,小人按对方所提供的消息派人打听,哪知却只得到其全家已无一人存世的结果。”他怀疑这人有问题。

这事谢良臣也略知一二,大概在一年前,他从盛瑗口中得知了小妹从海上救了个落水的少年的事,还说对方生得极好,年纪比谢良瑾小五岁。

一开始他们也没当回事,毕竟在海上遭遇风浪而落水的人不少,从海里救起个人实在太正常不过了。

只是谢良瑾在救了人之后,这少年却没离开,而是留了下来,说要报答谢良瑾的救命之恩,所以在船厂当起了船工。

少年十七八岁的年纪,生得又俊秀,谢良瑾本来还怕他承受不住船厂的辛苦,哪知他却十分能干,最后竟然还慢慢成了一个小管事。

除此之外,此人还识字,不像一般商人那样粗鄙,渐渐的谢良瑾便对他生出些好感来,两人似乎有越走越近的趋势。

自从知道小妹可能有了喜欢的人之后,谢良臣便让江着去打听对方的底细,可惜却一直没有确切的结果,可要说可疑,目前也未见不妥之处。

现在他这样说,谢良臣也有点警惕起来,毕竟通常打着救命之恩名头,要以身相报的人,除了极少真的是感激涕零到要奉献自己之外,其他无外乎两种。

见色起意以及另有所图。

若是前一种,既然自家小妹也喜欢这个少年,谢良臣也不想插手,更不认为对方小五岁是什么大问题,到时候招赘就是了。

可若是第二种,那他就无法容忍了。

“传信过去,令人将此少年画像仔细描摹后随信一并寄来,同时找人试试他,看他会不会功夫。”谢良臣开口道。

江着领命而去,谢良臣见砚台里的墨有些结冰了,又倒了点热水进去,将其化开,继续写折子。

他写得这封折子是给众人请功用的,同时顺便说了一下许茂打算明年初夏派兵进攻北桑的事。

此次他们出京的底线任务是在春天之前保北境安宁,能够交差的任务则是夺回失去的两座城池,至于要任务优秀嘛,自然就是打痛对方,消其气焰。

若要如此,则必得发兵草原主动出击,至于时间,最好选在夏天。

为什么是此时呢?说来原因也很残忍,因为春天乃是草原牲畜以及北桑牧民们繁育后代的时节。

等春天结束后,草原上的女人和牲畜们都怀孕了,行动不便,若是此刻大融派兵杀到,则对方人马迁徙必定混乱,而且多半都会在逃命途中落胎,如此一来,既减少了对方的人口,又令其牛羊损伤,由此达到削弱对方的目的。

汉朝抗击匈奴,使用的便是此种策略。

在《汉书·匈奴传》里有如此记载:“汉兵深入穷追二十余年,匈奴孕重惰?,罢极苦之。”

“惰?”的意思,即胎未成之前便被迫堕下,要么则是胎死腹中。

所以即便在卫青之前,汉朝与匈奴对战多处下风,但是因为对方劫掠之后,汉朝也时时在春夏派骑兵深入草原对其骚扰,所以匈奴的人口一直不丰,初时还能随随便便集结几十万大军,等到后来,整个草原王庭已经是人烟稀少。

不过自南北朝之后,匈奴逐渐被同化融入中原,因此针对匈奴的这种骚扰便没有了,比如唐朝诗人刘禹锡,据说就有匈奴血统。

但是此种办法却未被摒弃,便如宋朝虽然武力不强,但是也常常会在春夏时节派兵袭扰蒙古,道理都是一样的。

许茂打算春夏时深入草原作战,虽有骚扰的意图在,不过据谢良臣得知,他应该不只是想骚扰对方,还想有所斩获,比如歼敌多少以及抓个什么王回来。

谢良臣是不赞同大规模深入敌后作战的,因为大融既没有汉朝兵力之强,也没有宋朝之富,可是既然作战计划已经定下,且十万人马已经开赴边关,那么他也只能与众人一道,力求最后取胜。

首先要进草原,最重要的就是马匹,毕竟是去对方大本营作战,对方又几乎都是骑兵。

在广袤的草原上,双方一旦短兵相接,对方不敌还可急速退走,他们要是骑兵太少,则连追击都难。

因此这段时间许茂一直让人在征调军马,已经凑了五千骑兵出来,除此之外,就是盔甲防护的问题。

上次真定攻城战,他们缴获了北桑不少物资,其中就有不少的铁甲,许茂已经命人将其分发给了五千骑兵,现在他们也算是铁骑了。

不过谢良臣对于许茂让士兵只带赶路时的干粮,而不带储备粮还是有点担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