嗲精在年代文里当后妈(102)
“回去坐好,或者负重五公里,你们自己选!”
众人立马回到自己的座位坐好,坐着可比负重五公里舒服多了。
他们可不相信团长会真罚他们,没看团长虽然呵斥了他们,但嘴角一直扬着没下去吗?
现场的秩序恢复,宣传部终于可以继续工作了。
聂锋冲着宣传部干事使了个眼色,意思是他们可以进行下一环节了。
谁知道几个干事凑了过来,殷切商量道,
“团长,嫂子什么时候过来呀?方便我们做个联动采访?”
“就是,要不您讲讲您和嫂子的爱情故事,我们好往军报上登!”
聂锋...你们没完了是吧?
秦晚晚“依依不舍”地挂了电话,转头面对摄像头,温婉微笑,做了一个完美的采访ending。
省电台的记者们都被秦晚晚的表现折服了,这么能撑住场面,一点也不紧张,而且抓住了他们想要的采访精髓。
这样的人和他们想象中的乡下农村妇女,简直相差太多,以至于给他们带来的是莫大的惊喜。
一个记者灵机一动,想要跟秦晚晚再约一次采访。
这次是不连线的单独采访,就因为他发现这个英雄的军嫂身上,有着独特的气质,不但完全能拿得出手,而且绝对值得把这种新时代的军嫂新形象,向全国人民传达出去。
军嫂不仅仅是隐忍能干的刻板印象,还可以有万种风情。
秦晚晚认真的想了下自己的日程安排,
“年前肯定是不行了,你也知道年前这段时间,大家都很忙。
我这上有老下有小的,确实挪不出空档来。”
“知道知道,理解理解。”
几位记者,连带着扛摄像机的大哥,都连连点头。
对待秦晚晚的态度,也是一便再变。
刚开始见面时,也是尊敬的。
但那是带着一种“我能体谅你的不足”的上位者的体贴。
但现在,更是一种对强者的尊敬,二者截然不同。
“那就等年后,小秦同志,秦老师,我们再来对您进一次深度采访。
您看这样行吗?”
秦晚晚估计年后应该会清闲一段时间,沉吟半晌同意了。
记者们立刻欢呼起来,要知道这份片子送到京市,一旦被剪进了新春特辑中,就要在春节期间,在总台上滚动播出,全国都能看见。
那时候想要采访小秦同志,不,秦老师的人,一定会从这排到村口去。
他们一个小小省电视台,哪能排得上。
就算是没有被剪到新春贺集中也没关系,这几个资深记者,凭借着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都认为像秦老师这样的新时代军嫂形象,做成节目之后,一定会大受好评,饱受推崇。
不管是哪种,这个采访他们都做定了!
几个记者恭恭敬敬地把秦晚晚送回家,走的时候连连道谢,说年后一定再来拜访,提前祝秦老师新年快乐等等。
都把姜玉珍他们造愣了,明明来的时候,一副城里人的骄傲。
对待他们,虽然也礼貌,但总觉得是从高处往下看人。
怎么过了这么一会儿,就大变样了呢?
但也就一会儿,他们就释然了。
晚晚这么厉害,他们当然应该尊敬啦!
别说他们,两个月前,那老些排着队来的报社记者们,不也都是这样的吗?
@@
大年三十那天,姜玉珍一大早就打起了浆子。
聂铭把无数张长长短短的红色对联摆了出来,就着一盆浆子,边刷边沾。
这活儿得几个人干,一个人刷浆子,一个人递,还有一个人负责上高,而且并不轻松,因为家里的门实在太多了。
大门口和几间正屋,一并四幅对联,是向万翠翠大伯求的墨宝。
万校长可以算是老一辈最有文化的了,一手毛笔字尤其写的漂亮。
这么多年,村里人都养成了过年向万校长求对联的习惯,即便是现在大集上已经有卖印刷对联的了,习惯也不好改变。
至于其他那些小对联,则都是家里最有文化的准大学生,聂锦写的。
聂锦的字虽然没有万校长的遒劲浑厚,但自有一股秀气端方。
不但给给家里鸡舍鸭舎、猪圈、马厩、仓房、粮楼各准备了一副,就连厕所都准备了。
再加上那一摞厚厚的挥春,门前要贴抬头见喜,屋内要贴龙马精神,粮搂要贴五谷丰登、伙房要贴年年有余,就连那马车上,也要贴上一副出行顺利。
总之把这些对联都贴满,真是让家里几个大人,忙得团团乱转。
大人们奔波着去贴春联,孩子们就跟着满哪儿跑,从这个门口跑到那个门口,边跑边笑。
有了孩子的热闹,也让过年更添了几分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