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勉强科举日常(294)

作者:不懂云 阅读记录

乐妍刚到剧院,就收到了家里下人的传信,立刻坐上马车赶回来。

乐妍在路上就很着急了,虽然口信说的平常,但要不是真有什么大事,她嫂子一定不会传话让她现在就回去的。

等到了家,乐妍出了马车,面上还是一副平常模样,脚步也没有乱。

等到了正院,乐妍一进屋就让丫鬟都下去,她跟着嫂子去里屋说话。

乐妍看过信,姑嫂两个商议一番。冯婉去张之青府上送信,乐妍去打听郎中、采买药材,再让管家拿着清单去买各种粮食菜种。

就这样忙了几天,方瑜交待的东西大体都采买准备好了,最后只剩下郎中还没定好。

冯婉和乐妍已经尽力去找了。

到底是天子脚下,医术好的郎中大多都在大医馆里坐堂,这些医馆可是豪门大族的生意,他们方家也不能去撬人啊。

作者有话说:

感谢@有熊有猫赞助的可爱封面,比心心!

第157章 皇宫中都是哥的传说

和熙八年静悄悄地到来, 伴随着疫病的脚步,夺走许多人的性命。

乐平县城大门紧闭,除了日出时会有几辆车运出垃圾和夜香, 其余时候都是不许人员进出的。

县城的方府也是如此, 门房上轮流值守的家丁只许在外院活动, 若是要往里面传话,那都要隔着门板往里面喊话。

内院里,在县城居住的方家姐妹都被方瑜叫回家里居住。扩建过后的方宅面积广大,就算是再多住几十号人都是绰绰有余。

关秋茗和云天成没有过来避险,他们都是县衙当差的小吏, 这时候正需要他们来处理事务。

不过他们也怕外面不安全,就把妻子和儿女都送回岳家居住, 这样也是多一重保障。

方瑜在家里也没闲着, 天天带着姐妹家的孩子读书学习,还有舒怡家教养的孩子,方瑜让他们跟着一起听课。

原来在善书回来后的一个多月, 这股疫气才渐渐蔓延到乐平县的附近。冯达这时已把城里的物资准备妥当,听到风声, 立马就给在府城当二把手的父亲送信, 然后准备封城。

在此之前,方瑜特意把城外庄子上立了大功的一行人接进城里。

方瑜亲自为善书和柳镖头接风洗尘, 两人都感觉万分荣幸。

在古代,善书是个奴仆, 柳镖头是个庶民, 根本就没有资格在方瑜跟前挺直腰板。

方瑜不在乎这些, 他很尊重有才华有能力的人。

几次推让, 这两人才小心翼翼、心神不安地半坐在席上。

方瑜问了柳镖头的生平, 还有他家里的情况,并表示出招揽之意。

柳镖头自然是生了投效的心思,毕竟在镖局也就是讨口饭吃,哪里有什么前途可言。

酒席过后,柳镖头千恩万谢地告退。方瑜带着几月未见的善书又说了许多话。

方瑜让善书以后不要再提京城的事了,他以后也不再是什么小厮了,直接去刘家私塾读书,就用原名李二山。

李二山跪下给方瑜磕头,红着眼睛谢恩道:“生身父母将我卖做奴仆,善书已经还了他们的生恩。多亏遇到大人您,再造之恩终身难报,善书愿生生世世为方家效力。”

方瑜扶起李二山,温声道:“在我眼里你就是个好孩子,入学后要尊重师长、用功读书,等考过了童生,就去府城我堂弟的私塾里继续深造。”

主仆俩叙过话,方瑜就派人送李二山去刘家私塾,以后李二山就要在刘家长住了。

京城里,往日喧哗的地段都少见人烟,除了医馆药铺,也就是棺材铺里生意繁忙了。

京城周围的疫病比宣北严重多了。

虽然方瑜的密信由张之青悄悄送到皇帝手中,但京城人口密集,商贸往来多,也不能像小破县城那样一关了之,所以这疫病根本就防不住。

冯婉和乐妍同心协力守着家里,总算是把家里围成了铁桶。

正院暖阁里,冯婉带着安成、佑成和方华一起绣花。

乐妍从外面进来,安成连忙抬头对小姑使了个求救的眼神。

乐妍知机,连忙做作地叫嚷道:“嫂嫂不好了!隔壁丁家今儿又抬出去一个,好像是主人家的少爷呢。”

冯婉现在是最听不得这样的消息,她也是有孩子的人,实在是无法想象父母痛失孩子的惨状。

“咱们家可没人出去吧!”冯婉白着脸,三个女孩子趁机放下针线,都围到长辈跟前关心。

“没有没有,放心吧。”乐妍拉着嫂子的手保证道:“除了早上出去倒夜香的,其余人谁也出不去。宴三娘天天领着家丁巡逻,是万无一失的。”

“那他们是怎么看到丁家有人出殡的?”冯婉不放心地追问。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