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勉强科举日常(252)

作者:不懂云 阅读记录

冯婉现在知道了丈夫的想法,就打算说服丈夫:“我身体好得很,而且和熙二年生完顺成都休养一年多了,现在正好可以再怀一个。”

这道理也说得通,方瑜也不再坚持,就推说等开春搬完家,到时候咱们在专心造孩子。

冯婉不干,就哭唧唧地磨丈夫。说什么她比方瑜还大四岁,马上都要三十岁了,再不生就费劲了,她一刻都等不下去了。

冯婉胡搅蛮缠起来方瑜根本就招架不住。冯婉就抱着丈夫不撒手,反正都是正经夫妻了,再亲近也不犯法。

就这么左缠右缠的,春天刚搬完家,冯婉如愿怀上了第四个孩子。

京城的会试考完了,新科会员也出炉了,方瑜他们这届的进士也成了昨日黄花。

翰林院里,旧的庶吉士们都有了去处,只有两个顺利留下当了翰林院检讨,剩下有许多去了各部当了主事,还有去御史台的,最次的就是派去地方当官。

京城繁华,外派简单,调回就难了。

方瑜也脱离了官场菜鸟的阶段,开始被翰林院上层所接纳,逐渐接触政事,开始为皇帝起草诏制。

其实,为皇帝起草诏制本是中书舍人的专职。可是这样并不利于皇权集中,故而很多急诏都不再通过外朝的中书省,反而启用翰林院。

方瑜本就是探花出身,文采出众,又经过快三年的考察和锻练,翰林院的掌院对他也放了心,才算是真用起他这个人来。

方瑜这下是正经忙了起来,入宫面圣的次数更多了起来。

方瑜很好地把握了其中的分寸。参政时他就是殿内资历最浅的一个,要多听多记少说话,站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就好。

等到陪皇帝玩时,那就要风趣幽默带点个性,没事还要在绘画上弄出些新的创意来,要不然皇帝也会腻了他这个人的。

乐平县,方府,天刚亮。

一个少年人利索起床,脚步轻快地跑去花园,围着池塘开始晨跑。

他问过太奶奶和母亲了,他的探花舅舅少时就是这么求学的。

程彦之长相八分随了母亲,又是从小在方家长大的,虽然姓氏还没改,但他从心里就是把方家当本家的。

程彦之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本人也是把小舅舅当成了人生榜样,立志要金榜题名,成长为栋梁之材。

他跑了一炷香的时辰,又打了套拳,然后回房把湿衣服换了,再喝点暖和的红枣茶,又去书房背书练字。

这时候,他娘和妹妹也都起来了。一家子齐聚书房,也不多说话,就各干各的,专心读书写字,学习气氛浓厚。

等到吃早饭的时候,他们三口才放下笔,一起往老太太的正屋去。

老太太在县城方家的地位很是崇高,属于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存在。

“彦哥快坐到太奶奶这里来!”方老太太最看好程彦之这孩子,觉得程彦之以后就是方瑜第二,就把他当成了亲曾孙养,地位与小时候的方瑜一样。

程彦之自小就长在太奶奶膝下,自然与太奶奶亲近。

“太奶奶,我昨天在外面买到了好蜜枣,您尝了嘛,吃着可还顺口?”程彦之十分孝顺对他最好的母亲和太奶奶,有什么好东西都想着她们。

老太太笑得欢快,她总算是又体会到了天伦之乐,搂着好曾孙就不撒手。

作者有话说:

还有一更哦!等晚上来看吧!

好饿啊,中午还没吃饭。

第132章 老太太完美控场

老太太摩挲着曾孙的额头, 心疼地嘱咐道:“你也要多注意身子,学习是要紧,但还是没你健康重要。不是还有一年的准备时间嘛, 你也别太用功了, 太奶奶看着都心疼。”

程彦之今年周岁十四, 打算明年下场开始科举。

其实以程彦之的资质,今年就可以考县试和府试了。只是刘秀才和老太太谨慎,觉得压上一年更稳妥,方宜文也是怕儿子考试时太小再扛不住,就也愿意缓上一年。

程彦之是个孝顺的, 再者说了,他身上也没有舅舅那种养家嫁姐妹的压力, 自然有耐心去等。

一个丫鬟从外面进来, 对老太太使了个眼色。老太太会意,先不理,只是吃饭, 等大家都离开了,才让那丫鬟回话。

“还是程家人, 赖着不走, 非要见咱家二姑奶奶和小少爷。”

老太太听完后脸色就阴沉了许多,这程家又是想来占便宜的。他们方家好不容易供出来的读书少爷, 程家人就想摘现成的果子,真是想得美啊。

“去把他们领到前边小西院看管起来, 别让他们乱跑, 再碰到出门上学的小少爷就不好了。”

老太太从前都能拿捏住程家, 现在有钱有势了更是不怕程家人了。她心里有成算, 程家逃不出她的手掌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