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强科举日常(223)
方瑜还记着师娘之前照顾他考试的人情,又可怜她受丈夫的气,就忍不住对她更好些。
还有师父的小儿子刘勉书,现在也是个小少年了,打算明年下场参加县试。方瑜特地送了他一套文房四宝,还有他在前几年给方瑾做过的思维导图。
刘勉书如获至宝,崇拜地捧着探花郎给的礼物,表情和程彦之一模一样。
“小子,你看到我弟怎么还不会说话了。”方瑾笑嘻嘻地打趣自家小师弟。
大家在堂屋热烈地聊了半个下午,刘秀才又单独带着方瑜、刘勤书和方瑾去了书房,和他们谈谈未来的计划。
方瑾是打算去府城开个私塾,一边教书,一边准备乡试。
刘勤书靠着郑源师兄活动关系,在府城谋了个小官空缺,打算先投身官场,进京赶考这事还是先缓一缓。
方瑜意外地看着这个勤书师兄,发现师兄已不是那个少年人了,眼神里多了些平和,少了许多的锐气。
刘秀才唏嘘地说:“师父现在也无法给你人生建议了,你现在走的路是我们从未见识过的。好孩子,你以后还是要多听你岳父冯知县的话,他为官多年,想必在为官一道上是有很多经验的。”
“师父,您永远都是我的师父。”方瑜安慰地对刘秀才说。
感慨过后,方瑜就提出了告辞,说还要带着妻子回岳家吃晚饭呢。
刘秀才也就不虚留方瑜了,一家人把方瑜送出门,看他们的马车走远才回去。
方瑜和冯婉到了冯府,自然又是另一番热闹。
冯骞拉着好女婿的手,高兴地说了许多话,又嘱咐女儿到了京城要好好和女婿过日子,以后要做个贤内助。
到了如今,冯骞才算是彻底对家族的前途放了心。
但凡这种科举出头的小家族都是这样,一个人考上来当官才是个起步,只有家里的第二代或第三代能接着在科举中露头,这个家族才算是在官僚阶层站稳了脚跟。
要不然就是镜花水月,最多二三十年的富贵而已。
冯家现在是两个知县和一个县丞,还有一个翰林官女婿,真是小家族中的顶级配置了。
饭桌上,冯骞让探花郎女婿紧挨着他的主位坐,把他三个儿子都撵到一边去。
他志得意满地对方瑜说:“子孙读书争气,这个家族才能繁盛长存。听说你外甥程彦之也是个读书的好材料,你也要多提携照顾啊。等以后你和婉儿有了儿子,也要从小教育,你做个严父,一定不能放纵儿子的教育。”
方瑜点头应下岳父的教诲,说:“我一定会好好盯着家里孩子的教育,把孩子们都培养成才。”
冯骞又说:“咱们同宁府的这些官宦人家有哪个不羡慕我冯骞的,哪怕是知府大人,也特意给我写了一封信,想让我带你去他府上做客呢。”
“他是此地知府,我也不好回绝他,方瑜啊,要不你就和我去一趟吧。”冯骞用商量的口气和女婿说话。
方瑜想了想,确实是不好回绝,就和岳父说:“等我休息好的吧,到时候和您一起过去,想来知府大人也不是特别急着见我吧。”
翁婿两个说好了这件大事,就安心地吃菜了。
吃过晚饭,冯婉跟着嫂子们说话,冯骞只带着方瑜去书房说事。
冯晋夫人对小姑子讲了方瑜在京城的动向:“一点也没有沾花惹草,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家外,真是难得一见的好男人。”
“平时你家方瑜就待在客院里读书写字,比你大哥用功多了,怪不得能这么年轻就考上探花,婉儿你可真是有福气啊!”
冯晋夫人继续说:“在你家方瑜眼里好像就看不到别的女人似的,连丫鬟用得都少,和你大哥去外边交际也是目不斜视。你也知道你大哥的德性,他都这么夸方瑜了,那方瑜肯定就真是很正经了。”
冯婉听大嫂讲完丈夫在京城的表现,心里很火热。
她原本都做好准备方瑜会带着女人回来了。
她在家里见多了这样的事。就算是最没出息的四哥,也仗着当知县的父亲的光儿,在县里收了几家清白女儿当小妾。
也许她真的很幸运吧!
也许她真能期待丈夫所说的“一生一世一双人”吧?
作者有话说:
没到十点呢,我今天挺早的(一本正经地点头),嘻嘻!
话说,我家小博美的粑粑特别臭!
臭到什么地步呢?就是她在客厅拉个粑粑,我立刻就能在卧室里闻到歹臭歹臭的呛鼻臭味……
第117章 满堂喝彩
这半年来方瑜一直都很辛苦, 现在好不容易到了家,和紧要的亲友走动两天,方瑜就专心在小家里修养了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