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勉强科举日常(180)

作者:不懂云 阅读记录

方家自然不许,方瑜板着脸和程瑞交涉一番,最后程瑞还是灰溜溜地走了。

这日,方瑜照例去知县府上工作,却发现府上下人都十分忙碌,外面也预备了几辆素色马车。

等到知县府上的管家忙完后,方瑜过去打听了两句,管家和方瑜也熟了,就把能说的都说了。

“是我们家太太的周年,老爷、少爷和小姐要去庙里参加周年的法事。”

方瑜老实地回到他的地方,继续看公文写公文,争取帮冯大人多分些忧。

下午时,冯知县带着儿子女儿回来,面有哀色,直接在书房里喝上了两杯酒。

他把隔壁方瑜叫来,让方瑜坐下和他说话。

“少年夫妻老来伴,我原先还不觉得,年轻时也很是风流过一阵,可一过了四十五岁,我就看淡了女色一事,专心和我家夫人过起了日子。”

“可没过几年,我家夫人就得了病。”冯知县苦笑道:“我到没什么了,不过是个老头子,怎么过都行,只是可怜我那唯一的小闺女,年纪轻轻就失了母亲的照顾。”

“你啊,还小,等你像我这般年纪时,想必就能懂老夫现在的心情了。”

方瑜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时候以他的身份和年纪也不能说什么。他估摸着冯知县应该是心里太难受了,又不知道该对谁吐这几句愁闷话,才把他这个四不靠的少年给拉了过来。

冯知县可能就是想把话说出来吧。

至于知县家的大小姐,在乐平县上层人家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这位冯小姐今年已过了十九岁,眼瞅着就要奔着双十年华而去了,只可惜先守了祖母祖父的孝,然后就守了母亲的孝,活生生把一个豆蔻少女拖成了古代的“大龄剩女”。

现在婚事还没有着落呢。

其实,冯小姐比大家知道的还要更惨一点,她之前订过一门亲事,是和冯知县同科考上进士的人家的少爷,只可惜去年生病没了。

冯家把这事瞒得很好,那户人家也在南方做官,乐平县这边无人知晓此事,只是同等级的官宦人家谁还乐意娶这样的新妇呢。

冯知县愁啊。冯婉是他的老来女,又是他唯一的贴身小棉袄,他要是不把这小女儿给安排好他睡觉都睡不着。

该怎么给冯婉挑个如意郎君呢?

要是按照冯知县原来的想法,那肯定是要和他家门当户对,男方还得长得五官端正、品行良好、学识过关。

只是,他女儿现在背上了命硬克夫的恶名,实在是没法再找原先那样的夫家。

冯知县就把条件降低,在临近的几个府城挑选家世好的年轻举人。只可惜左找右找,有这样条件的举人要不就是早已成婚,要不就是官宦人家子弟。

最后,冯知县只好再放低条件,搜索范围也再次扩大,只要是人品好、有向学之心的举人就行。

最后还真在省城找到一个,可那个举子很有野心,一心在准备会试,打算金榜题名时再娶京城大官家的小姐,把冯知县这边的意思客客气气地推拒了。

冯知县气绝,却不觉得稀奇,年轻才子们有这样的打算很正常。

他又把选婿的目光投向大地主家,最后还是不甘心,他冯骞的女儿怎么能嫁给一个白身小老百姓家。

今天从庙里回来,坐在马车里,冯骞突然福至心灵,想到了在他身边待了一年的方瑜。

冯骞很清楚方瑜的人品和学问,虽然现在还只是一介秀才,但前途光明,以他看人的眼光,觉得此子将来一定能有所成。

能不能考上进士他说不准,但中举是肯定没问题的,也就是这五年的事了,要是运气好的话,兴许明年就能桂榜题名了。

方瑜只要能中举就行了,到时候他再帮着方瑜补个小官,慢慢往上干,未尝不能做到知县。这样他女儿也是官夫人,委屈不了多久。

当然了,方瑜的年纪和他女儿的年纪差得有点多了,可人才难得,而他女儿明年出孝后又着实得不了了。

虽然方家着实上不得台面,不过是刚从村里出来的。可这也有一点好的,就是他家亲眷大部分都在乐平县他的治下,女儿嫁在身边也能常回来,也不怕方家有胆子敢欺负本县县太爷的女儿。

冯骞心里有了谱,就常把方瑜带在身边考察指导,又打听出来方瑜的生辰八字,先请了一位高人推算一番,又合了他闺女的八字。

再经过一个月的密集全面的审查,方瑜和方家终于通过了冯骞的考核。

腊月第一天的中午,冯骞把方瑜带到县城最大酒楼的顶层雅间,等到菜过三巡,冯骞方缓缓说出了他的想法。

方瑜听完后都懵了。

他都开始怀疑刚才是不是幻听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