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小酒楼(75)
只是他也在心中暗暗惊叹着辣椒的香气,只闻着便口舌生津,若是吃在嘴里,莫不是神仙享受?
“这辣椒的香气确实比茱萸好了不知道多少,以前怎么没见过呢?”丁文兴兀自感叹着,语气颇为惋惜。
阮胭手上的动作未停,抽出了灶膛中的一根大柴火,出去净了手才回来。
然后在锅中又倒了些菜油,烧热后将香菇丁、虾米、姜蒜末放进去翻炒,这会儿需用小火,不然会把姜蒜末炒糊,那就不能用了。
炒出香味之后倒入辣椒油,搅拌均匀后放入酱油,加少许糖,再放盐搅拌入味,最后撒上一点白芝麻出锅即可。
此时厨房的香味愈发浓郁,油香、芝麻香、辣椒香,混合着姜蒜独有的辛辣,还夹杂着微微的海鲜香和芝麻香,只闻着香气,就叫人垂涎不已。
就连坐在大堂的客人都闻到了,不停地询问着甜姐儿店里是不是又出什么新菜了。
“各位客人,不是新菜,是姑娘在做新的调料,等过几天应该会有,到时候你们都能吃到的,不用着急。”甜姐儿忙着应付这些热情的客人,说得口干舌燥,好不容易才把他们安抚下来。
她在大堂闻着香味也是好奇不已,心痒得不行,只不过她这会儿走不开,便只能闻个味儿解解馋了。
阮胭拿筷子沾了点辣椒酱试味,又鲜又辣,绝对是下饭神器。
香菇丁和虾米给辣椒酱增添了鲜味,姜蒜末去除了虾米中的那一点腥味,又给辣椒酱增加了自身独特的香味,白芝麻的香味更是锦上添花。
味道不错。阮胭满意地点了点头,将做好的辣椒酱收起来,等着午饭的时候食用。
有了辣椒就有了火锅底料,只需要再去铁匠铺定做一批炉子即可。
阮胭自己画了图纸给匠人,也详细描述了她想要的炉子是什么样的,匠人答应先做一个出来给她看看,若是行再批量做。
对于能不能行这个事儿,阮胭倒是不太担心,她给匠人的图纸是从系统那儿兑换来的,怎么做步骤图画得很清楚,她相信以匠人的手艺是可以做好的,可别小瞧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实在不行的话再跟系统兑换就是了,就是一次性兑换这么多火锅炉子,她怕惹人怀疑。
虽说系统能派人送来走个明路,但万一不小心惹来有心人的注意,总是不太好的。
来来回回跑了几天铁匠铺,终于做好了第一个炉子,阮胭仔细瞧了瞧,很是不错,虽然略有瑕疵,但是不影响使用。
再者说了,这是第一个炉子,难免手生,等匠人手熟了,肯定能做得更好。
收下炉子后,阮胭付了这个炉子的钱,又付了她定做那一批炉子的定金,这才带着炉子往自家店铺走去。
在等待炉子的这几日,阮胭也没闲着,已经开始做火锅底料。
因着辣椒的辣度比茱萸辣了太多,第一批火锅底料她并没有放太多辣椒,免得客人吃了肠胃不适,还以为她家吃食有问题呢。
甜姐儿他们几人自然成了阮胭的小白鼠,这几日大家吃的都是火锅,只是每日的汤底略有不同。
经过几天的调整,阮胭确定了火锅底料的配比,以香为主,辣味为辅,等这里的人渐渐适应了辣椒之后再研究新的底料也不迟。
反正辣椒这东西如今也就只有她有,不怕别家抢了生意。
万事俱备,只等萧大将军有空,到时以火锅为主,请他品尝一下新店的主打菜。
第39章 油盐粥
自打秋老虎收起威势之后, 天气日渐凉爽起来,早起衣衫穿得薄了些还会冻出一手臂的鸡皮疙瘩,再用井水洁面时已不似夏日般畅快, 而是会被凉得一激灵。
今日晨起还下了一场秋雨,似乎将夏日的炎热彻底洗刷了去,雨下得不大,被带着寒意的秋风一吹, 更显得淅淅沥沥,沾到人的脸上好似银针轻刺, 让人不舒服地皱了眉头。
“今儿个天气凉了, 都加件衣裳,可别染了风寒, 汤药苦着呢。”阮胭洗漱之后回屋加了一件薄衫, 朗声提醒众人道。
“晓得了, 姑娘放心吧。”
因着天气骤凉, 今日的辰时便煮了热粥伴小菜吃。
粥里放了些青菜, 加了少许猪油和精盐,叫做油盐稀饭, 是以前阮胭去农家乐时,一户农家老太太做给她吃过的, 滋味很是不错。
米粥浸了油脂更为滑腻爽口, 青菜微甜, 与那淡淡的一点盐味更是相得益彰, 再夹一筷子脆爽香辣的腌瓜小菜, 其滋味与浓油酱赤的大菜也不遑多让。
众人满足地饱餐了一顿, 便又准备起店里的朝食来。
虽说今晨下了一场秋雨湿了道路, 但做工做活的人们可不会因为这点小插曲而在家中歇息, 照样是要上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