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小酒楼(71)
做“蜜煎金橘”需要的东西不复杂, 一小碗甜酒酿、半斤多砂糖、几两蜂蜜。
金橘去柄,清洗后晾干水,用小刀在一端刻米字花,刻的时候不能切过半。
甜酒酿要用纱布滤去米粒, 只留酒液。金橘放入瓷锅,倒入甜酒, 大火煮开后转中火煮一盏茶。
笊篱捞出金橘, 等金橘散去热气,从刀口处挑出果核, 用手心压扁, 挤出多余的水分。
煮金橘的甜酒带着一股浓郁的柑橘香味, 用汤盅盛出来, 是一道滋味很好的甜饮子, 加热喝或者加冰块作冰饮子都很好。
那位萧大将军带来的金橘经过处理后,只剩下一斤左右, 加四两糖,拌匀后腌制半小时。
锅中加适量的蜜水, 大火烧开, 调微火, 此时下金橘煮一刻多钟, 再用笊篱捞起。
这是蜜煎的第一道工序, 金橘会析出很多水, 锅里的糖水依旧用汤盅盛出, 可做甜饮子。
之后金橘再次放入洗净的瓷锅, 倒二两砂糖、二两蜂蜜,小心地翻拌均匀。
用文火煮两刻钟,期间要不时地翻动,防止粘锅。等待糖汁收稠时盛出,如此,这道“蜜煎金橘”便做好了。
厨房里,蜜、糖的甜香氤氲,将其他的菜香味尽皆压下。
丁文兴在一旁看得暗暗咂舌,他家乡那边不喜食甜,还是头一回见到用蜜糖煎煮吃食的。
阮胭看着出锅的“蜜煎金橘”,神色间颇为满意,色泽金红,泛着亮光,品相上佳。
拿筷子夹了一个放在小碗里,待晾凉后,放入嘴里试了试味道。
橘香浓郁,甜软绵糯,经过两遍的煎煮,金橘的酸涩完全消散,只余馥郁的甜香,却又不会太过腻口。
从大瓷碗中取出一碟,阮胭便吩咐叶昭找来干燥的瓷瓶,将金橘和糖液一起装起来,等萧珩走时让他一起带走。
瞥到一旁甜姐儿眼巴巴的神情,心头一软,又拿小碗装了一点出来分给众人,每人一个,尝尝味儿。
这点子“蜜煎金橘”算作自己给萧大将军的加工费,应该不过分吧?
阮胭端着一碟子“蜜煎金橘”往大堂走去,只过了嘴瘾的叶昭几人打起了煎煮金橘的糖水,打算做点甜饮子解解馋。
“这便是阮小娘子说的‘蜜煎金橘’?”萧珩看着眼前这道散发着橘香和甜香的吃食,挑眉说道。
阮胭“嗯”了一声:“除去这一碟子,余下的装了瓷瓶,萧郎君走时可带回去,泡水喝或者当做蜜饯吃都行。”
萧珩本想说不用,但话还没出口,又想到这“蜜煎金橘”是阮胭亲手做的,便点头应了。
“阮小娘子可喜欢这金橘的滋味?”萧珩问道。
“喜欢,不知萧郎君是从何处得来的,若是可以的话,能否帮我买一点?”
阮胭正想问问萧珩是从哪里买来的,就听到他问自己喜不喜欢金橘的味道,猜测他应该是有自己的渠道能弄到金橘,便也没扭捏,直言自己想要。
萧珩嘴角翘了翘,应道:“好,阮小娘子要多少?”
“不用太多,买个五六斤就行。”这东西一看就不便宜,买些尝尝鲜也就是了。
待萧珩应下,阮胭就准备回后院,“蜜煎金橘”送上来这么会儿,尽顾着回答自己的问题,人还没动过筷子尝尝味儿。
俗话说得好,“雷都不打吃饭人”,自己还是别打扰这位萧大将军用食了。
*
到了何生财行刑那天,岭安县的老老少少都去了菜市口看热闹。
何生财在牢里待了几日,整个人狼狈不堪,全然没了往日里那个何员外的风光,蓬头垢面,又因着吃不惯牢狱中的饭菜,更是饿得没了力气,需要人抬着才能走。
到如今,他还是没想明白,他为何会沦落至此。
明明以前也是如此行事的,也都成功了,为何这次不仅没成功,还失败得如此彻底,连他自己的身家性命都赔上了。
围观热闹的岭安县众人跟相熟的亲朋好友热烈地讨论着,对着何生财指指点点,更有甚者,拿了烂菜叶子往他身上扔。
人们从县衙一路跟到菜市口,等何生财被押跪到行刑台上时,他的身上全是岭安县百姓们扔的臭鸡蛋、烂菜叶,狼狈得连乞丐都不如。
待午时一到,岭安县新任县令扔出行刑令牌,道出“行刑”二字后,刽子手饮下一口酒,喷到大刀上,手起刀落,血沫子都没溅起多少,何生财便已人头落地。
原本喧闹沸腾的人群霎时静了下来,寂静得针落可闻。
有些心理承受能力弱的人,转身便干呕了起来,众人的神色也不似先前那般轻松,都流露出几分沉重来。
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死得好,这种丧心病狂的恶人该死”,一石激起千层浪,人群又渐渐沸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