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将最精锐的士兵之一,利用在了这场奇袭上。
北岸的赵军这才明白,晋楚竟然翻脸之后还能再合作?!
难道那闻喜君被夺,成周被暗算的仇恨,就能这么快翻篇!
但他们就算想要将这消息通过小船传递到南岸,但晋国的水军主力,从上阳南下至成周顺流而下,他们不进攻,也不表示,他们只是带着晋国飘扬的旌旗,以船队组成一座巨墙,横在了成周面前的黄河上,截开了南北两岸的赵军。
当然很快也不用截了,北岸的赵军几乎是在断桥与沉船的惶恐中,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被晋楚两国屠戮。
三万晋楚联军死死钉在成周对岸的北侧,紧邻着晋国的领土,将此地占下,绝不放开。
赵国的军队一下被困住了。巨鹿君没有慌,一是他们的辎重还够,军队数量又庞大,只是断了粮草线。但赵国境内也没有多少粮草,而他们就在富庶的楚国内部,最好的粮草补给就是攻城抢夺!
而且负责南下的蔺腹应该也知道成周对岸多重要,不论晋楚有多少人守着,他与赵王一定知道要坚决先攻破此关,将黄河南北再度联系起来。
巨鹿君却不知道,赵国是打算这么做的,蔺腹甚至打算亲自到成周对岸来,但一阵消息传遍了赵国军营,也传遍了天下。
晋王将晋王后秦璧,任命为中军之将。
这个晋国已经消失一百多年的官职,再度出现。
曾经三军六卿瓜分晋国军权,中军之将支配全国最重要的军队,更是全国三分之一的最强兵力,甚至可以在战场上的行动不过问晋王。在晋国灭国又复国之后,三军六卿彻底消失,晋王成为军权最高掌控者,手下只有将军,但地位早已与当年三军之将无法相比。
晋王此次但辟出一个中军之将,显然不是要恢复三军六卿制度,而是给了她当年中军之将那般的兵力与支配权,军权仅次于晋王。
秦璧没有推却,蓝田君的称号已是旧名,晋王后又不适合在军中被称呼,晋王任命她的国书里正式写用秦璧二字,她几乎成为了第一个在正式书简中称氏与名的女人。但她被认为不够端庄,不够女性的秦璧的本名,终于得以永久的被记录下来。
秦璧知道……这是怎样的器重与……赏识。特别在她知道晋王也是女子之后,这些举措之后的意义,仿佛是远远云台上的那个少女,也在她身上诉诸了一些她的梦想。
秦璧没有推却,她知道自己站出来意味着什么,她也知道自己该怎么站出来。
当晋国中军将秦璧,意气风发出现在军营中时,最震动的不是晋国的士兵,而是赵国。
秦国灭了,但他们最头疼最攻克不下的人还在,而且晋国集结兵马,就在上党郡,即将倾城而下。
赵王连夜召蔺腹入宫,这会儿连成周对岸都不是最重要的了——秦璧,必须先对付秦璧!
赵王已经老的动不了了,可他脑袋还是清醒的,他颤抖的布满皱纹的手指向跪在桌案前的蔺腹:“只有你!你必须去对付她!当年是秦国地势不熟,你攻克不下,可这次,你绝不能让秦璧进入赵国一步!”
第234章 下武
赵国的主力部队,一下子被分开成为了两部分。
巨鹿君所率领的三分之一的部队, 被隔绝在了黄河南岸, 他们决定按照计划向东进攻, 但不知哪里传来的消息, 说楚王根本没有北上,他根本不把这场战争当回事儿,正在南方温暖地带,带着那刚刚病愈苏醒的王后,悠闲度假。
这样的传言确实对抱着熊熊壮志,想要渡河后到大梁围剿楚王的赵国士兵来说,是一盆冷水。
他们抛却一切, 被斩断后路, 做出誓死不回的气魄来, 却要一拳打在棉花上么?
巨鹿君却不受这传言影响,他积极的动员誓师,决意计划不变,他们要想东走, 攻打下中原腹地最重要的几座城池, 这样赵国就可以多方南下,再也不会被晋楚随意截断了。
计划是好的,但他们一路向东行进,却没见到多少村庄与播种的土地,赵军的探子四处打探之下,才得知楚国这两年, 逐步让大量中原村落百姓南迁,一是为了躲避冬日的严寒,二也是为了让农耕主力远离战场。
耕种地离战场近,虽然也利于纳粮与徭役,但人口与土地受战争影响太大,楚国宁愿多开发水路,着力于粮草的远距离运输,也要将农耕集中在后部——
天下饥荒频发,中原腹地又是常年旱灾水灾多发地,谁家能吃的饱,决定了这场战争能打到什么时候。
赵国一路往东,看到乡村与土地被成片抛下,只留下了状似荒凉萧条的原野,而他们目标的城池,就像是孤零零的几个点,点落在黄河北的平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