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千岁+番外(229)
天庆帝案上几乎天天有人上折举荐户部尚书人选的,后宫中也有妃嫔吹着枕头风。
谁知道天庆帝半点不为所动,一直拖着像是犹豫不定不知道该定谁。
冯源手里握着锦麟卫,又管着司礼监,朝中的动静几乎都在他眼里。
天庆帝将他叫去御书房询问时,他也没有隐瞒照实说着:“自打户部尚书位空出来后,朝里好些人就坐不住了,三皇子、四皇子表面虽未参与,可府中长史这几日跟一些朝臣走动频繁,朝里头的大臣也都关心着户部尚书的位置花落谁家。”
“老三、老四想推的是谁?”
“三皇子那边是宋登,四皇子选的人应该是褚敬业。”
这二人天庆帝倒是熟悉,只没想到他们投了两个儿子麾下。
天庆帝冷笑了声:“看来朕还是太宽纵他们了,才刚惹出祸事就敢这么不消停。”
冯源没有回应他这句话,只是低声说道:“先前奴才奉陛下之令前去调查徐大人受伤的事情,发现并非意外而是人为,顺着线索查到了三皇子府上,只是那一日动手的,是四皇子安插在三皇子身边的人。”
天庆帝在知道徐立甄“又”受伤了之后,就猜到怕是被人下了黑手,否则哪有那么巧成国公府刚出事徐立甄就被打断了腿,只他原先还以为是有人趁乱伤了徐立甄想要嫁祸三皇子,可既然冯源都查出来是他们,那肯定一准没错。
他将徐立甄两次受伤的事都算在了两个儿子脑袋上。
天庆帝忍不住骂出声:“上不得台面的东西,堂堂皇子,尽用些污糟手段,也不嫌丢人!”
第166章 合适的人
冯源如同影子一样安静的站在旁边,任由天庆帝骂着两个“不孝子”,外头的小太监也早就退了出去,不敢朝着里面探头,等过了一会儿天庆帝才将手里举荐的折子摔在桌面上。
“户部的位置不能交给这两人,你觉得谁更合适?”
冯源头垂的极低:“奴才不懂朝政,不敢妄议。”
天庆帝皱眉。
他也没指望着冯源能说出个什么来,他要是真说了他也未必会信。
见冯源低着头表示不知,天庆帝手中在桌上轻敲着,眼神突然瞄到了桌上的奏疏,想起这次徐立甄办案时曾出过的插曲,朝着冯源问道:“之前帮着徐立甄清查户部的是谁?”
冯源想了想:“好像是户部侍郎,张钧。”
一提到名字天庆帝就有印象了:“朕记得上次跟着靖安伯去延陵的也是他?”
冯源点点头:“张大人跟靖安伯一起去的延陵,路上遇到些意外,其他人都退了唯独张大人跟着靖安伯到了延陵官衙,后来还态度强硬关押了一批延陵官员,抄家之后搜出脏银缓了朝中一时之急,陛下还曾夸赞过他。”
冯源并未多说,只点到即止。
却不妨碍天庆帝听了他的话想起一些事来。
这次孟德惠事发,查抄孟家和清查户部就成了油水颇丰的事情,天庆帝怕有人从中伸手便让詹长冬去办这差事,后来詹长冬拉上了这张钧,等查抄回来时据说张钧几乎将孟家地皮都刮了一层。
不仅抄走了现银珠宝,玉器摆设,就连孟家女眷身上的金银首饰衣物之类全都被带了回来,孟家房梁都险些被他给拆了。
不过也正是因此,反倒还查出几处藏的极为隐秘的地方,替朝廷多寻回至少有七八万两银子。
天庆帝顿时就觉得有意思起来。
那天永顺侯刚把事闹出来时,张钧就曾头铁的跟着萧池那浑人一起怀疑成国公府,之前也因为性子得罪了不少人,天庆帝记得那个张钧不是个喜欢谄媚的,也很少在他面前露脸,但是办事倒是比谁都靠谱。
眼下户部好不容易才将那些个倒霉玩意清理干净,绝不能再上一个玩忽职守的。
户部如果交给张钧,倒不失为一个合适的人。
“去查查张钧素日在京中都跟谁往来。”
冯源知道天庆帝想要他查的是什么,无非是想要知道张钧跟几个皇子有没有牵连,他点点头应声下来。
解决了户部的事,天庆帝心情总算好了些。
见冯源在旁替他斟茶,他突然问道:“薛忱有下落了没?”
冯源手中微顿,片刻后那茶水继续淅淅沥沥地落在杯盏之中:“还没有,派去江南的人只查到他两三年前曾在呈州附近出现过,也在霍安一处村落中住过一段时间,后来就不知所踪,奴才已经让人顺着线索去查了。”
天庆帝脸上阴沉下来,想起薛忱,他就想起那个最不想想起的人,还有薛忱手里的东西。
哪怕已经时隔数年,可他总觉得若不尽快找到,总叫他心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