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乡下小女工踩点暴富!(142)
“刚我们正说呢,特别好!”
蔡主任围着看了一圈,又赞扬了几句,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桂君,以后你要不要做定制贴牌袜子?虽说现在讲有点早。”
刚刚和蔡主任的谈话启发了纪舒,她对钱桂君说。
“定制贴牌?”
钱桂君满头问号。她已经习惯了纪舒突然冒出的新名词,也就淡定地等她解释。
“就是等你以后进货量大了之后,找代工厂设计定做一批独有的袜子,就只能在你楚华袜业买到,这样就有品牌效益。以后消费者就会说,哇,这个袜子只有楚华家有!”
纪舒知道这个说法现在有点超前,所以就接着解释下去。
“现在大家都是卖货,不是卖品牌,价格拉不开,而且消费者没有忠诚度。”
“确实,哪家便宜、哪家方便买哪一家。”钱桂君点点头。
“但是,你如果有独特的品牌,那么以后你不但价格可以卖得更贵,而且顾客也只愿意买你的。当然,前提是质量好,设计新颖。”
钱桂君听了似懂非懂。
“有道理。纪舒,我记住了。”
纪舒知道,现在这个阶段,大多数商人的品牌意识还没有形成,即使钱桂君不注意品牌建设,也不太会吃亏,她这么说,是为了长期的发展。
和钱桂君分手后,纪舒往自己的铺子走过去。
她猛然想到,提醒钱桂君注意品牌,那自己家的饭馆呢?
就等着装修完了开业?守着门口等客人上门?
纪舒飞奔起来,到了铺子门口,刘彩娟正拿着个凳子,坐在门口写写画画。
见纪舒跑得气喘吁吁,她忙站起身,把随身带着的水壶递过来。
“喝口水,这孩子,又没什么急事,跑什么呢。”
纪舒接过水壶,赶紧喝了一口。
刘彩娟把手里的单子递给她:“你看,柯师傅他们都快竣工了,我的菜单也定好了,你看怎么样?”
纪舒正想和妈妈商量这事,她忙接过来一看,菜单上写着大约三十道菜品,都是武市口味的家常菜。
有红烧鲫鱼、珍珠丸子、排骨藕汤、红烧肉、板栗烧鸡、清炖老鸭汤等大菜,也有番茄鸡蛋、土豆丝、酸辣藕丁等小菜。
看了菜单,纪舒几乎把要说的话给忘了,满脑子全是这些好吃的东西。
纪舒赶紧晃一晃脑袋,对刘彩娟说:“妈,咱们要提前打广告,我们店就能一炮而红!”
“广、广告?”
刘彩娟倒是在电视上看到过广告,不过那些都是大品牌,哪里有一个小饭店打广告的呢?
纪舒依稀记得,1979年国内电视上才打出了第一支广告片,是一个滋补药酒的广告。
她后世在网上的怀旧贴里见过,那个帖子的名字是“复古广告,你绝对没见过的第一支广告片”。
之后,国内电视广告市场经过了漫长的发展,知名的“燕牌”收录机的广告,可谓是人人皆知。
明年进入90年代之后,广告开始成为无孔不入的宣传方式,一个产品卖得好,甚至可以纯靠广告!
“咱们一个小饭馆,怎么,你还要上电视?”
刘彩娟笑了,“舒舒,你是不是上次斜边街的事情没上电视,觉得可惜?”
纪舒见母亲刘彩娟居然开起了玩笑,笑着摇头:“妈,我说的报纸!报纸广告!”
说到报纸广告,也是在1979年,海市的报纸上刊登了一款外国手表的广告。
广告一出,效果卓群,居然第二天就有700多个市民去海市核心商业区里询问这款手表如何购买 。
其实,这款手表根本没得卖!
当时,这款手表还没有进入国内市场,直到4年后,手表才开始在国内售卖。
手表生产厂家看到了国内巨大的消费潜力,因此想提前培养品牌,这才在连市场都没进入的前提下打广告。
可见,国外企业经营者,对品牌这个概念的理解,远远超过目前的国内。
那为什么自己不可以在饭馆还没开业之前就打广告,做响品牌呢?
刘彩娟想了一想:“舒舒,我们一个小饭馆,上报纸上打广告?报纸上登广告的,基本都是大企业,而且都是卖商品的,哪里有餐厅的广告啊?”
“确实,以前没有,但是现在可以有啊!我们虽然是一间小饭馆,可是我们如果能聪明地打广告,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纪舒双手一抱,自信地对刘彩娟说:“妈,今晚啊,咱们把菜单订好,明天我就去联系郭记者。”
“郭记者?要在都市报上打广告吗?那也太大阵仗了吧,我们这才十几张桌子而已……”
刘彩娟搓着手,还是有点不敢相信。
“不不不,妈,你想哪里去了,我们肯定不在都市报打广告,不过我们还是需要郭记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