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生活日志(43)
此时正是渔场一天中最忙的时候——出海的船刚刚回来。
码头边上有一个广场。广场一面挂着用来晾晒的斑驳旧渔网,一面是用许多鹅卵石铺成的防风墙。再过去就是搭的鳞次栉比的棚子,这里既是渔场工人用来放用具和休息的地方,也是散卖海鲜的摆摊地。
如今,棚子这边已经等了不少人。这些人有附近村子过来买海味的乡亲,也有市里县里过来采购的饭店人员。
渔场的东西当然不能卖,那都是公家的。他们卖的是借着出海自己钓的,或者跟渔场便宜买的,再加点价,也就赚个倒手费。
“建友,你们这么快就卖完啦?”林青玉她爹正要拎着空木桶回去就被人叫住了。
“嗯呐,今天运气好,捡到一桶蓝花蟹。”林建友黝黑的脸上带着笑。
“小鱼他们该回来了吧?”林青玉家前头的王大爷问了句。
提到闺女,林建友笑意更盛,他应了一声,“嗯呐,前些天发了电报回来,应该这几天就到了。”
“那感情好,等他们回来了,让他们让我家吃饭。我让他们大娘给蒸石斑鱼吃。”
“好嘞,等孩子到家了就和他们说。王大哥,我们先回去了哈。”
等林建友两口子走了以后,老王家隔壁邻居孙婶子一边坐在小马扎上洗着鳗鱼,一边扬着脸,好信儿地道:
“你们说,老林家大学生到底在城里做啥了?我听说上个月寄回来厚厚一叠大团结呢。那谁,老林他们是不是还还钱了?”
“按我说就该去问问,这些年咱们可没少帮衬他家。真要城里赚钱这么容易,我也让我家栓子跟他们去呢。”
王大爷媳妇闻言瞪了一眼老孙媳妇,她就知道这娘们没按好心。
“人家是大学生,挣钱不比咱们泥腿子容易啊?还让栓子去呢,他会啥啊,人家凭啥用他。还有,又没欠过你家钱!你帮啥了。”
……
这些议论林家就没一个人听到。
一大早李月娥左眼就猛跳,总觉得有啥事要发生。
“孩他娘,我带回来一些小鱼仔。你给炕了吧,小鱼就爱吃这个。我去村口看看,按理今天也该到了。”
下午林青晨放学回家写了作业后,就接替他爹的位置去村口守着。
然后等得他两腿都是蚊子包,也没等到哥哥姐姐回来。
“睡吧,今天不到明儿也该到了,左不过就这两天了。”
林建友说得没错,在当天夜里接近十二点的时候,被惦记了一天的兄妹俩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林青旸后背背着一个大包,怀里绑着已经睡着的龙凤胎。林青玉同样背着大包,她还拿着手电筒照路。
估计刚下过雨,这条路泥泞得不行。她穿的皮鞋都早就湿了,裤脚上也都是泥巴。
记忆里这条路从来没修过,这就是桐照村的人硬生生走出来的。
晚上十二点,第二天的凌晨。兄妹俩站在一已经塌了一间的土房子前。
虽然早就在记忆里看过了,可亲眼看到林青玉还是有些震惊。
穷,太穷了。
这就是林青玉对这个家的第一印象。
“愣着干啥,进去呀。”
林青旸站在大门回头看发呆的妹妹,他正解后面的东西呢,这么晚,也不好叫爹起来,省的吓到爷爷。
她来不及回一句话,贴了不知道什么图案的木门就开了。
睡得很浅,听到门外有动静的林建友开了门,目光越过身前的儿子,一下放到闺女身上。
他先是在手电筒的光照下眯了眯眼睛,然后才不可置信地道,“小鱼?!”
他有一年半没看到闺女了。
“爹,你咋还没睡呢?”林青旸先进门,看到他爹娘屋里还亮着灯,又问了句,“我娘也没睡呀?”他回过头给妹妹使眼色,意思是,龙凤胎。
林青玉有些愣怔,主要是林建友看她的目光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屋里的李月娥听到动静,迫不及待地趿拉着拖鞋出来。
她是先看到大儿子的,正要说两句呢,她就看到他怀里的孩子。
林青旸赶紧上去拉住了他娘,还很没大小地捂住他娘的嘴。
“娘,一会我们就解释。您别激动,别大声,该吓着爷爷和孩子了。行吗?”
李月娥唔了两声,瞪着林青旸。
“这是咋了,大旸你捂着你娘嘴干嘛?”林建友帮林青玉拎包。
走近了,他也看到自个儿大儿子身上绑着俩孩子了。
他比李月娥好一些,好在猛地看到这场景第一反应不是大声质问,而是很安静的发呆,虽然手里的大包差点没拎住。
一进了林建友两口子的屋里,李月娥就把房门关严实,就连窗户也栓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