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却在想,他一直都非常细心,总不至于忘记带了吧,怎么也不收起来,就这么随手摆这里。
他又不是不知道家里这两天会来客人,让人随便看了总是不太合适。
这么想着,对于冒箐箐多少也有些微妙的不快。
她们这么说话的时候,那边沉浸在电脑中的胡杨也抬起头:“什么资料?”
冒箐箐笑了下:“没什么,我就是随便看看,那边书架上,好像都是书。”
她这一说,大家突然想起来陆崇礼捐献的那套约翰逊大词典,于是几个人终于舍得从电脑中抬起眼,看向这边的书架。
一看之下,顿时惊叹不已,各种语言的,五花八门的,涉及各种学科的,简直就是小型图书馆。
虽然她们也是见识过北大图书馆和北海图书馆的,但是这种个人的书房能有这种量,确实让人惊叹了。
陈六芽叹息:“所以这就是家族传承,你爱人这种就是从小读书长大的。”
苏方红却被旁边墙上一幅字吸引了:“望舒,这写的什么?”
林望舒看过去:“这是我爱人写的,他书画都很不错,是他太爷爷打小一手调理出来的。”
她这一提,胡杨便有些激动:“他太爷爷,我知道,我们杂志有篇文章就是写他太爷爷这段历史的!”
那可是近代史上留下名字的人,十九世纪清政府第一批留学儿童计划的人物,是少数几个拿到耶鲁大学毕业证,回国后报效祖国的名人!
她这一说,大家看向墙上的字,写的却是:“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记,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林望舒解释道:“这好像是福州船政局的刘步蟾在远赴西洋时说的。”
福州船政局,那就是甲午海战时的典故了。
苏方红看了眼旁边的电脑,蹙眉半响,突然道:“我们现在要好好学计算机,这也算是取尽洋人之科学吧。”
陈六芽叹了一声:“对,我们以前以为西方世界都在受苦受难,以为我们要去拯救人家,但其实人家已经远远地把我们甩到后面了,几乎是我们追都追不上的,就说这电脑,咱们中国人哪知道这个,我们和人家的差距太大了。”
大家这么一想,再看那幅字,竟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大家都并不懂书法,但是多少可以看出那字体的古朴雄浑、凝重大气,透过那富有历史感的字体,仿佛听到了百年之前甲午战争的悲壮激昂。
谁能想到,距离这句话被说出赫然已经是百年光阴。
可是百年过去了,今日的她们,大梦初醒,才要透过那打开一道缝隙的国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挣扎着要取尽洋人之科学,以为国所用。
百年前的誓言,竟然恰恰好就是此时她们的心境。
胡杨盯着那字看了好久,猛地拍了一下大腿:“有了,这一期的文章我有了!我就以这句话做引子好了!荡气回肠,负重前行,历史和时代的结合!”
第124章 (结扎)
不知道是苹果电脑激励了大家,还是陆殿卿的那幅字触动了大家的情怀,总之大家对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起跑过去旁听计算机的电子计算机原理课程。
一来二去的,倒是认识了几位计算机的同学和老师。
其实以前计算机和数学物理都是在北大数力系常可以请教问题,还顺便混进了北阁的微机室。
负责微机室的是一位老资历的教授,曾就读于北大数力系,1958年北大办了“红旗营”计算机训练班,,这位老教授也参加了红旗营的培训会战,曾经参与研制了150机。这位教授亲切慈爱,对于他们这些外来的和尚也很是慷慨,竟然允许他们可以在微机房闲置的时候过去使用。
学校的计算机到底是和家里的苹果不一样,林望舒也跟着大家一起过去,这样还能趁机多了解一些。
腾出一些精力来学习计算机,自己关于物理的学习计划还是不能落下,加上陆殿卿最近不在家,她还是需要付出一些精力照顾两个孩子。
毕竟孩子不可能只让保姆陪着,父母还是要陪,这么一来,倒是累得不轻。
不过好在,孩子确实越看越可爱了,眉眼间和陆殿卿越来越像,林望舒打心眼里喜欢,会感觉,确实是自己生的,也确实是自己和陆殿卿的血脉。
累的时候,看着他们,也就不觉得累了。
这个时候,她躺在他们身边,看着他们抱着自己的小肥脚丫啃,会将手指头伸过去,感觉他们胖嘟嘟小手指头软乎乎地攥着自己的手。
她便闭上眼睛,想起许多事,想起上辈子她在北大那些年所看到的,看世事沉浮,看一片繁华落尽,看那些曾经激昂文字的青葱少年终究长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