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顽帝+番外(52)

作者:辛宸 阅读记录

朱厚照也没藏私,准许匠户们将技术传出去,只要先留够人手和材料去改造贡院考巷,其他的人是去给王公贵族还是豪商百官修地龙火墙,他一概不管。

反正,煤矿目前是官营,大家修的地龙火墙越多,烧的煤越多,工部和户部那边收的银子就越多。

改造后的贡院,占地面积比原来几乎扩大了一倍。

每个考巷当中的夹墙都被改造成中空的火墙,脚下还有一趟地龙走过,就算是半开放式的号房,也不至于像原来一样冷如冰窖。

而巷尾原本令所有人望而生畏的恭房,则被小太子让人改成了半封闭的冲水式公厕,每天都有专人负责打扫和清理粪池,不至于再像以前一样满地污物,臭气熏天,严重影响到考生的身心健康。

户部尚书周经和工部尚书徐贯亲自去贡院验收时,看到全新的贡院考号,简直都震惊了。

若不是李东阳千叮万嘱,不可将此事是小太子做主的消息传出去,他们简直就想痛哭流涕地去禀告大明列祖列宗,皇家后继有人,单凭这一样,小太子就能收尽天下读书人的心,功德无量啊!

要知道,每年春闱之时,参加考试的举子,都有在考号里因病弃考,甚至严重的暴病身亡,就算坚持到最后,出来的时候,一个个也都饥寒交迫,困顿不堪,形象全无。

每次进入科举考场,对于考生们而言,都是一场从身体到心理到才智上的综合考验,哪一样过不去都无法走到最后。

出了正月,大部分参加会试的考生都已经抵达京城,去礼部报到,核实身份,领取了文书,备考的同时,各种文会诗会茶会也层出不穷。

其中有一些是举子们自行组织举办的,还有一些就是京中富商或权贵举办,特邀一些在各府名列前茅,此次中试有望的举子聚会,等于提前拉拢关系,举子们也趁机交流心得,打听消息,刷刷个人的声望。

在这大半个月交流中,声望最高的,莫过于顺天府王守仁,应天府唐寅,宁波府丰熙,广西伦文叙四人,巧的是四人都是年少出名,如今三十上下,只是出身各自悬殊,在各地举子心目中,就代表着官、商、士、农四个阶层。

四人的拥趸各不相同,可热情一样高涨,每每在文会之时,就会各自推选代表,说是以诗会友,实际上暗含较量之意,都想在民间博取名声,得到朝中各位大人的主意,方能在日后的官场中领先一步。

然而,王守仁压根不出门,伦文叙没钱也是死宅,只有丰熙和唐寅几乎每会必到,针锋相对,各展所长,两人的拥趸也不少,跟着摇旗呐喊,声势颇大,甚至有赌坊暗中开盘,赌他们谁是今科状元。

只是一开始大家的文会诗会还在正常的酒楼中举行,后来因为人气持续上涨,就有不少富商权贵赞助,提供自家的别院或游园场所,与会的人员,也从单纯的举子,增加了邀请来的官员或大儒,以及……助兴的乐伎歌姬。

当然,也少不了那些隔墙或隔江相望的城中贵妇。榜下捉婿的风俗,在大明时期几乎达到高峰,要选择合适的举子,不光是在放榜时抢人,事前也要在各种文会诗会上,找机会观察考量,才能替自家女儿择得佳婿。

举子们心知肚明,尤其是那些尚未婚配的,都如同开屏的孔雀,拼命地展示自己的羽毛。

可谁也比不上唐寅的风采。

伦文叙有才,善对对子,是出了名的伦怼怼,对联精彩,怼人更精彩。

王守仁博学,清谈论道,连李东阳都赞不绝口,却不愿会友,最近更是足不出户,连顺天府同学的宴邀都不去。

丰熙家学渊源,为官数代,家中藏书楼名万卷楼,乃东南最为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东南才子无不已能进丰家万卷楼读书为荣。

唐寅诗画双绝,出口成章,堪称七步作诗,还有一手丹青妙笔,更是技惊四座。

可惜的是,这四人都是少年成名,早早就被人定下婚约,丰熙的儿子如今都已六岁,其余几位虽然尚未有后,可家中都已有正妻在堂,不可能停妻另娶。

唐寅乡试时的座师梁储最喜唐寅之才,在他刚到京城时,就将他介绍给了程敏政,而程敏政此时在李东阳手下教导东宫,自是对这届应考的举子十分关注,想替小太子从中选拔良才美质,以备后用。

虽然此时弘治帝还没最后确定这届会试的主考官,但身为茶陵诗派掌门,李东阳也喜好有才之士,经常在李家举办诗会文会,考校年轻才子,少不得就见到了唐寅和丰熙二人。

李东阳是从来不吝提拔后辈,当场让两人作诗之后,都赞许了几句,只是次日传扬开的,却是唐寅文采惊艳,得李大学士赞许之名。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