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243)
此时听小闫干事问道:“苏葵同志,你姓也苏,是不是跟房主人有什么关系?”
苏葵只是轻轻摇头,笑容淡淡:“没有任何关系。”
这里不是一开始就叫作苏家胡同,这座房子的主人不是那个叫苏钦安的老人,这棵枣树早就存在,不再是后来移栽,这里没有她任何父母亲人的存在……
这座房子仍旧在这里,好像什么都没有变化,却什么都不再一样。
所有的一切都在提醒苏葵,这已经不是她原来的世界了。
直到小闫干事问她:“苏葵同志,你真的就要买这座院子吗?
“是的,就它了。”看他纠结的样子,苏葵还开玩笑道,“难道这里不好吗?”
说实在,这座四合院的地理位置确实十分优越,往东几个胡同穿过一条大街就是国际饭店,往北几个小街的距离就是公安部,往南离京城火车站的距离也不算远。更别说妇联、交通部、学校、医院、银行等众多机构都在这附近。
并且,离这里最近的政府部门就是外交部。
除了满足自己心里那点慰藉以外,苏葵还真不是随便选的地方。
小闫干事当然知道这里好,事实上,这里就是彭年跟苏葵推荐的几个好地方之一。
他纠结的是苏葵的态度。买房子这样大的事情,谁家不是斟酌又斟酌,她年纪这么小自己来买房已经是让人惊讶了,更别说还是这样随意的态度。
要小闫干事形容,那就是觉得她买房就像买菜一样,要不是房主人现在不在,她指不定今天就能买走了。
好在他还是很有理智的,刨除她的年龄太小跟买房花费的时间太短以外,这里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苏葵同志,如果你确定要买,我们这边会尽快通知房主人回来办理过户手续,应该要不了多少时间。”
苏葵告诉他,自己确定要买,又问起价格。
“目前这套四合院的价格在一万元左右,具体的还要等房主人回来协商。”他又多提醒了一句,“苏葵同志,买卖四合院是不能够贷款的,必须一次性付清,你……”
说完他就觉得自己是白说,怎么又因为苏葵同志的身份忘了,她还是知名作家呢?
其实他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并不是每个作家都有这么多钱的。
只不过苏葵写的两部小说实在是太过出名,尤其是《清河乡之变》这本,因为有了之前名气的打底,给她的千字是按照最高标准15元给的,更别说后面印数十万册在全国发行,给她带来的稿费收入不菲。
苏葵两部小说在报纸连载加上出版的价格总计一万多元,但并非没有支出。
自己的生活费,给家里修房子的钱,捐给贺县高中的助学基金,零零总总算下来也是一大笔支出。后来虽然编写了教辅资料,但费用也全部捐给了京大,按理说她早就没有这么多钱了。
但不要忘了,针对英殖民政府的大陆禁书令,苏葵曾经跟新马作家提过建议,让他们跟大陆的书籍签订版权转让协议,将大陆的书在港城重新翻印,借港城出版社的名义发行。
不只是他们,联华书店引进大陆的书籍同样给了版权费,就这两笔版权收入,苏葵就得到了不下于她两本书一起出版的钱!
并且,她前段时间刚刚完成了《小草青青》的翻译工作,虽然还在审核,但按照目前的稿酬标准,翻译稿在每千字3-10元左右。
虽然这是她的第一篇翻译稿,拿不了最高档,但由于翻译质量高并且是出版国外,这篇翻译稿大概能得到千字8元的价格。更别说那边引进这部小说同样要付给她版权费。
总的算下来,就是她目前所拥有的钱买下这样一个四合院都绰绰有余了。
苏葵知道他的好意,只是笑道:“我明白的,钱我已经准备好了,等房主人过来协商好就可以过户了。”
所有事情都已经解决了,小闫干事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只告诉她一有消息立刻通知她。
苏葵再次谢过他的好意。
就是临走时,小闫干事还是有些好奇:“苏葵同志,你为什么不买京大那边的房子?”
她既然是学生,买学校周围的房子不是更方便?
苏葵但笑不语。
当然是因为——她并不打算在学校里待多长时间了。
*
这话并不是无的放矢,回去之后苏葵就向系里和学校里递交了一份申请,正式申请到外语系其他专业进行学习,并且提出她能否申请学习证明。
苏葵在学校里做的事情哪一件不是大事,申请一提交,郑云和郑云虹两兄妹就亲自把她叫了过去。
郑云和一看见她就问道:“苏葵同学,你是说你想要申请其他专业的学习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