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185)
“这可不一样。”郭毅笑道,“苏葵同志, 以前总是在别的同志那里听到你的建议, 这次可是能听到你亲自发言了。”
苏葵也知道为什么宋万章要催着她加入协会了。不同于以前她直接在领导面前提建议, 领导再报上去开会商议,要想在这种官方会议中发言,需要有正式的身份才能被邀请列席。
这个会议看样子是早就定下了, 只多了她一个。并且她发现很多人不仅带上了笔记本,还带了许多资料。
当然也包括她。
所有人都已经来齐,苏葵的位置刚好被安排在陆子光和徐奚年之间,对面是新马港城的几位作家。宣传部的干事就坐在旁边, 预备记下这次会议的内容。
“非常感谢各位作家同志能来参加此次会议。”郭毅坐在上首,亲切道,“本次会议大家都已经知晓, 主要是针对港城的爱国统一战线工作。”
大家显然都已经了解,纷纷点头。
他向各位介绍坐在旁边的那位中年人,他戴着一副圆框眼镜, 眼神明亮, 气质儒雅。
郭毅介绍道:“这位是孔孝文同志,目前在华新社担任编辑。”
孔孝文对大家微微颔首。
“孔孝文同志自建国前就已经在华新社工作, 一直肩负着把控新闻舆论的任务, 革命斗争经验丰富。”郭毅向大家说道, “我们预备让孔同志过去,主持港城华新社的工作。”
华新社,是华国统一的国家通讯社,是集报刊、通讯和广播为一体的新闻机构,归于宣传部的领导。
如果说驻港新闻处是美方在港城活动的核心,那么华新社就是港城所有爱国战线的主导。
“首长同志说,要让全世界都听到我们的声音。”郭毅郑重道,“港城对我们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发声是必不可少的。”
自建国以来,国家就非常重视港城的作用。一位领导就曾经说过:“港城是我们通往东南亚、亚非拉和西方世界的窗口”,是“瞭望台、气象站和桥头堡”。并且定下了“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政策作为爱国纲领。1
大家显然都是知道这件事的。
自五十年代后,华新社就开始着手建设世界通讯社,港城那边自然是重点。
自从上一任社长因为身体原因退下后,因为一些原因,这两年华新社一直没有人主持。港城爱国战线的工作,都是由联华书店为首进行。
郭毅道:“徐志达同志,就请你们来说一说那边的情况。”
徐志达显然早有准备,将提前备好的资料发给与会人员,苏葵也接到了这份记载着港城目前文化发展状况的报告。
“……驻港新闻处采用大量发行报刊的方式,把对象定在港城的青年人和知识分子之间,报刊几乎能达到人手一份,在港城的影响力很大,目前我们的工作开展得不是很顺利。”
连怀国也开口:“他们还高额资助了很多原创作品,种类众多,又资助了很多出版社,大量出版反大陆文学。一些流亡的华国知识分子同样也受到这种资助……”
“还不止如此。”谢剑侠同样提交了一份资料,“还有大量宣扬他们思想的美文学作品被翻译,光是去年一年,就发行了原创和翻译翻译作品三十多万册。”
还有另外几位作家也纷纷发言,要知道现在港城人口也不过三百多万,他们发行的报刊书籍几乎是将整个群体都覆盖了。
新马两地的作家还提到他们不止在港城活动,并且借英殖民政府在新马下达大陆禁书令的机会,正打算占有这个市场。
说起驻港新闻处的事情,所有人都几乎面色沉沉。
“同志们,形式不容乐观啊。”郭毅将手里的资料看完,开口道,“现在看来,华新社的工作必须重新开展起来,做好爱国战线的统一工作。”
他对孔孝文道:“孔同志,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要交到你手上了。”
孔孝文站起来郑重道:“请组织放心,我一定与各位同志配合开展好港城的工作,团结起一切能团结的力量。”
徐志达表态道:“驻港新闻处背后依靠美方,力量庞大,确实需要把所有力量统合起来才能抗衡。我们坚决配合孔社长的领导。”
几位港城的作家也纷纷表态,表示坚决配合孔社长的工作,在港城积极宣传祖国的建设成就,传播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你们都是祖国的好同志。”郭毅道,“有孔同志主持工作,又有大家的配合,港城的爱国统一战线也算是重新启航。”
他又道:“刚才大家也了解到,港城目前的形势非常严峻。光是整合力量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为这个力量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