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林晚晚养娃日常(172)
林晚晚给李春花分析道。
李春花听得直点头,的确是,要是她有儿子,她给挑儿媳妇的时候,也会优先挑那些读过书的人。
林晚晚这一番话,听得在座的四人都直点头。
读过书的就是不一样,说得头头是道,关键是还很有道理。
赵父就直接拍板道“读,明年先送大妞去读书,读不读得懂没关系,以后也好挑户好人家。”
赵父这魄力,林晚晚都是赞许的,要是赵母在,可能就心疼那些钱了。
“好,明年就送大妞去读书。”李春花道。
“这样就对了,咱们大人辛辛苦苦一辈子,不都是为了孩子好吗?而已现在读书一学期也花不了多少钱的,最多就是买点笔,还有本子。”林晚晚道。
“是啊,都是为了孩子啊。”存再多钱以后也是孩子的,现在花在她们身上读书,不也一样吗?
要是成了,有可能在县城里找到工作呢?
不成的话,就当识识字,找个好对象也好。
赵二柱看着李春花跟林晚晚为了孩子在这侃侃而谈,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看看人家怎么为人母亲的。
再看看自己婆娘,教自己的孩子去偷钱,去害自己的孩子。
这一刻,赵二柱终于坚定了要离婚。
不管他以后会不会再娶一个都好,这几个孩子他都会好好养活养大的。
“爹,我打算明天就去公社写离婚证明。”赵二柱开口道。
这话一出大家都看着赵二柱。
林晚晚更是惊讶,刚刚她们说什么了,怎么赵二柱突然就开窍了说要离婚。
还那么坚决。
“爹,我想好了,以后我会带着几个孩子好好过的,不管我以后会不会再娶!都会好好带他们的。”赵二柱又道。
“好,你去吧。”现在离婚可没有那么麻烦,只有男方亲自去公社,说明缘由,由公社开张证明就好。
因为他们乡下很多都是没有去领证的,只有林晚晚和赵雷是正正规规的领了证。
毕竟是军婚,军婚可不能儿戏。
“二叔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说。”林晚晚就道。
要是二房没了李来弟,林晚晚对二房还是没什么意见的。
至于赵大妮,难不成她还能和一个五岁多的孩子计较不成。
“谢谢三弟妹。”赵二柱真诚的道。
一群孩子出了老宅之后就先去了赵民家。因为赵母去送灯笼了,那肯定要叫上赵母一起去玩的。
人多,以前一起拿着灯笼,更热闹了。
一群孩子,走在村里,走街串巷的。
也不怕黑,那么多灯笼照着路呢?
因为人多,小孩子又吵,很多人家都吃了饭开着门,坐在门口乘凉。
有些坐在树下乘凉的都看见了老赵家的一群孩子,每一个都拿着灯笼出来。
看着漂亮极了。
这不,聚在一起乘凉的那些大婶又有话题了。
不用问都知道这肯定是那败家的婆娘林晚晚买的。
赵母肯定不舍得买这玩意。
一群萝卜头越走,后面的那条尾巴就越长。
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凑热闹的跟着他们。
走到村里的大榕树那里,林母就听到了一些不好听的话了。
“你看看跟在那后面的人,那就是林晚晚的娘,都在林晚晚家住好几天了呢?”有人道。
“就是,也不知道多大的脸,嫁了个那么会败家的女儿给赵家,还好意思过来住。”又有人道。
“听说了吗?今天林晚晚给那些建房子的工人吃肉,还派月饼呢?”又一个人开口了。
“不是吧,这么大手笔,赵雷真是太惨了,那么辛苦赚的钱,可能都被全败光了。”这话听着就有点酸了。
大家前面知道林晚晚家要建新房子,都以为会在村里请人建的。
第134章 八卦的众人
都以为能秋收后还能赚一笔钱。
毕竟大家建房子,都是从村里找的人,不包吃一天给个五六毛钱,这样大家也能赚点钱。
可是后来却发现人家直接就从县城里请人来建,就叫了村里的狗子去帮忙。
那时,大家的如意算盘落了空,一有空不就八卦林晚晚的家事了吗?
其实林晚晚也是知道村里有会建房子的人,但建的都是土坯房啊。
建房子这样的大事,当然要慎重,毕竟建的不好冬天下雪可不好整。
所以林晚晚就没叫村里的人,也不管村里的人怎么想。
她建房子,想请谁就请谁,花自己的钱,还用看人脸色不成。
“也不知道怎么教出来的女儿,听说还有个二女儿没出嫁,也不知道能不能嫁的出去?”有人又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林母听着前面的,本来就挺生气的,想着这里不是自己村,也不好去闹,就想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