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长嫂:女配偷偷养了个大佬(145)
但是等元青初询问了粗布多少钱一尺后,元青初就蔫了。
她觉得人店小二做的是对的。
这粗布……就挺适合她的。
一尺粗布五十个铜板,乖乖,一两银子也缝不了几个大布兜。
好在元父是个宠女儿的,直接就掏了一两银子出来,一半用来买了粗布,另一半用来买了丹朱的缎布。
一两银子花出去,才买了不大的两块布。
那块缎布,元青初看着是不够一身衣服的。
元父不心疼,元青初自己却心疼的不行。
元父要买缎布的时候,元青初就不同意,所以那丹朱的颜色,就是元明堂自己挑的。
元青初自己是喜欢素净一些的颜色,可元明堂却觉得,大红大绿的,孩子穿的喜庆。
所以就让人拿了丹朱色。
不算大红,也不算黯淡。
拦不住,元青初出了布行,心疼的忍不住念叨“爹,这布怎么就卖的这么贵啊?”
“感觉比粮食都贵了,咱这么多银子,不如买粮食吃呢,买肉,买鸡蛋,哪个都比这划算啊!”
元明堂嗔怪的瞧了闺女一眼“说的什么傻话?”
“鸡蛋肉要买,你一个大姑娘了,整日的在外面做事,见人见事的,那怎么不得有两件合身体面的衣服吗?”
元青初瘦了那么多,现在身上穿的都是以前的衣服,宽大宽大的。
元青初自己不觉得有什么,元明堂这个当父亲的看着却心疼。
元青初拉了拉身上的衣服,不是那么在乎“有什么的,人家看中的是咱们的药材,药材不好,穿的再好看,人也不能跟咱做生意啊!”
元明堂不理闺女的念叨,只是道:“那一个大姑娘也该穿的体体面面的,以前……咱是条件不好,吃的都一般,没有办法。”
“现在条件好了,钱还是你自己赚的,不给你花,给谁花啊!”
元明堂每说一句话,都带着拳拳的父爱。
元青初听的感动,不再说那些话,只是念叨“这布匹真贵,我瞧着我们要是卖布,估计比卖草药还要赚。”
元明堂听着为女儿解惑,“棉花都是人家种出来的,占据了粮食的地方,而且有些地方它长的还不好。”
“之后每亩地,出的量也不多,一亩地都不定能织出多少布来。”
“就是麻肯长,也是差不多的样子。”
“而且大家都要吃粮食啊,都宁愿种粮食,谁去种这些啊,那自然的价格就很高了。”
“不过这衣服,只要不是小孩子,你不突然的变胖,那都是顶能穿的。”
“一件缝缝补补的,穿十来年都不是问题,所以贵就贵些,大家也都不在意。”
不管别人在不在意,元青初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爹,我要种棉花。”
元青初种棉花,自然是种在空间里的。
想着闺女有那么一个宝贝空间,长的东西快还多,元明堂也立马点头如捣蒜“可以,可以,以后这棉花多了,布匹自然也就不贵了,穷人也能多买两件新衣了。”
父女俩意见达成一致,就跑去杂货铺子购买棉花籽了。
杂货铺子掌柜听说他俩要买棉花籽,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父女俩。
不过人家上门来送钱,他没有不赚的道理。
所以找出一包棉花籽拍在柜台上“五文钱,概不还价。”
元明堂特豪气的拍五个铜板在柜台上,然后跟自己闺女显摆“买到了。”
说完,就赶紧把棉花籽给递到元青初手上。
元青初攥紧纸包,微抬下巴“那我们回家吧!”
“嗯,回家。”
只要有种子,对于他们来说,就等于有了收之不尽的棉花朵。
所以,他们父女俩高兴的不行。
回去的路上,元明堂坐在前面赶车,元青初坐在车架上。
元明堂忍不住哼起小调来。
哼完,元青初这个当女儿的,也很给面子的,鼓起掌来,嘴里吆喝着“爹唱的真好听。”
元明堂虽然面上不好意思,心里却是很开心。
闺女还是喜欢听他这个爹唱小调,小时候就总是缠着他唱,说他唱的好听。
到了家,邱娟看着元明堂买回来的布,免不了念叨。
粗布是用来做布兜的,元青初说了自己有用,邱娟即使想念叨也是住了嘴。
所以她只一个劲的念叨元父,念叨归念叨,却手快的拿起那块缎布,在元青初身上比划着,一边比划一边道:“别说你爹这个憨熊,整日的一个大老粗,还怪会挑的,你穿着这个色好看。”
“显得人更加白了。”
元二婶也在,坐在一旁,一边搓稻谷,一边夸赞“可不是,他大伯有眼光。”
“不光挑布料的眼光,就连挑人的眼光也好,给咱元家挑了个好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