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封狼(113)
好一个将士战沙场,忠心不可疑。
他声音清越,带着年轻人独有的意气,正元帝抬眼瞧去,正是前些日子刚择的大理寺左寺丞,顾谨学之子顾言。
“顾小大人此言差矣。”赵渊面色一沉,怒道:“赵钧二十万兵权在手,若有异心,谁人可挡?淮水城怪事频发,桩桩件件莫不是与赵家有牵连,以老夫之言,赵钧满身疑点,断不可领兵。”
“镇国公,凡事当依理有据,明安候尚未归京,真相如何谁人可知,这世上栽赃嫁祸的事屡见不鲜,臣以为仅凭推测猜疑定北大将军,委实欠妥。”
赵渊闻此大怒,为官多年,被着年轻人当众顶撞,气的长眉倒竖,眼见便要当朝吵起来,正元帝挥挥手,轻斥一声,“够了。”
目光却是阴晴不定,扫过堂上众人,最终落在顾言身上,道:“燕尾军生变,与北戎的这一战耗时的确太长,如今赵景明下落不明,若为北戎所挟,赵钧重情,恐于我军战局不利,如此,他确实不适合领兵。”
“然赵家世代忠良,赵钧驻守北境多年,功绩无数,为朕,为明靖立下汗马功劳,朕深知他忠心不二,在事情没有水落石出前,切勿妄言,使得君臣离心。”
众臣子俯首称是,正元帝眯了眯眼,“如此可有哪位爱卿愿任主帅一职,为朕征战北戎?”
堂下一默,众人敛声,谁都知道北境是个吃人的地方,北戎人个个善战,京都的温柔乡早就将他们的骨头养酥了,那能禁得住北境之地的猎猎寒风,只有赵家那群不要命的敢十年如一日守在那。
镇国公上前道:“老臣请兵。”
洛阳出列,道:“末将愿往。”
镇国公赵渊虽出身将门,一身武艺却及不上赵钧半分,这洛阳为赵钧旧部,做前锋尚可,统领三军,只怕欠佳,正元帝揉了揉眉心,这满朝若论打仗,没有几个比得过赵钧的,他想借此事削弱赵钧手里的兵权,并不意味着他能容忍此战败落。
沉默中,秦昉想起昨夜自家侄女送进府的那封信,事情到这一步,似乎正按着信中所言,暗自思忖,开口道:“陛下,万军之师不可无帅,臣有一人可荐,五皇子韩煜幼时曾居北境,想必对北境也比常人了解,再者五皇子武功高强也曾随赵钧研习兵法,之前西北剿匪中屡立奇功,皇子统军,更定军心。”
他话音刚落,宰相刘护便接着道:“陛下,五皇子谋略武功固然出众,为将之道,智勇兼百炼,臣以为明安候韩灼先平南疆,后定塞外,论武功谋略,无可出其右者,才是这主帅的不二人选。”
正元帝皱了皱眉头,没有说话。
镇国公抬头看了正元帝一眼,他心知这位帝王想要的答案已经出来了,此时此刻,只需要一个顺水推舟的人。
秦昉与赵家是姻亲,而五皇子韩煜自幼与赵长欢交好,在这关头上能得秦昉举荐,赵家站在谁身后便一目了然,刘护是三皇子亲舅,却提了明安候韩灼,只怕一是深知此战艰难,二为赵钧削权,三则为避嫌,东宫之位,计在长远,不可急于一时,果真老狐狸。
眸中闪过冷光,双手举至额前,道:“臣举荐明安候韩灼。”
旁人所谋众多,他只谋赵钧,怪只怪他这位兄长,太盛了,胜过他年少,也胜于他今日。
刘护淡淡看了他一眼,随即朝臣出列。
“臣附议。”
“臣附议。”
...
“臣举荐五皇子。”
“臣附议。”
...
正元帝看着赵渊,良久后,道:“既然众卿家属意,传朕旨意,命明安候韩灼为主帅接掌兵符,五皇子韩煜任副帅,骠骑将军曹雄,宁西郡王韩至疏,车骑将军洛阳,即日启程赴北境,大理寺左寺丞顾言即刻南下,彻查燕尾军刺杀一事。”
众朝臣跪拜,“皇上英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退朝,朝臣心思迥异,秦昉瞧着天边卷起的云不由摇了摇头,抬步朝着那清瘦的年轻人走去,“大理寺左寺丞顾言,你是顾谨学的儿子。”
顾言拱拱手,跟在秦昉身侧走过永明殿前的百道石阶,“大人可是与我父有旧?”
闻言,秦昉微微点头,往事沉重,故人不再,淡声道:“你父与我,还有赵钧,同窗数载,至交好友,自他身故,嫂夫人不愿再见我等旧人,本以为你不会再走上这条路,也不曾想,你肖似你父,秉性纯直。”
“北境事况凶险,切记小心。”
顾言点头,“京都波涛暗涌,边境白骨森森,无论是明枪还是暗箭,这是晚生所求之路,无惧不怕,晚生只怕身在其位却不能尽其事。”
秦昉不由抬眼,眸光一顿,果真相像,不由叹道:“明靖需要你这般的儿郎,我等老了,却也总能在你等身上瞧见些希望,这以命相守的江山社稷,倒也不算白糟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