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户女(200)
张阿公见孙女知趣,知道将最宝贵的鸡内脏夹到这个家地位最高的人碗里,狠狠夸了她一通。
这不是张阿公老糊涂,实是小猪死亡率降低,他心里高兴呐。
趁着骟猪的空儿,张知鱼就问叶知县,怎个金银花的分润还不曾下来?
叶知县就同她解释,河南道受灾太过严重,国库救不了河南道的百姓,上头就想吃大户,天下又有那里的大户比江南肥呢?
总之,叶家就在这个大户名单上,金银花捐得多买的少,挣得不算多,又中途被上头的人接手过去,叶家至今都还没见着钱下来。
张知鱼皱眉:“该不会吞了我们的吧。”
叶知县这个还是很肯定的:“咱们是头一个拿出药方的人,上头不可能坑了我们。”
这样也太令人寒心了,只是可能来得晚些,出了这档子事,就算是天家这年也难过,他估摸着得等到春上才能下来。
张知鱼吃了定心丸,便放了心。
张阿公听鱼姐儿说了,面上嗯嗯地应个不住,心头只当没发生过这事儿,疑心是大人们独吞了。
总之,没有期待,没有失望,没有失望,阿公长寿。
张氏阿公养生法云。
叶大人的小庄子上,猪满为患,鱼姐儿几个累得手都抬不起来了,好容易喘口气,大桃牵了小宝出来,爱惜地用水给小宝擦脸。
张知鱼看了会儿,转头看叶知县:“小宝不能留下来吗?”
叶知县静静地看着她道:“除非你们想看它死。”
小宝也是他们的玩伴,大家都爱它和二郎爱得不得了,怎舍得见它死去?
如此算来,小宝能留在大桃身边的时候已经不到半年。
大桃正为赚了钱开心,出门就给家里的姑娘买了些漂亮的珠子,让她们自己串手链,还学着慈姑和鱼姐儿给二郎做的项圈,也给小宝做了一个挂在脖子上,上头写着八个字——大桃乡大桃的小宝。
张知鱼看得眼酸,想着该如何跟大桃说。
叶知县怕孩子们缠着自个儿解决小宝的事,趁鱼姐儿出神的功夫就溜得不见人影,还在外头对外咬牙承诺,猪死了衙门保赔。
此话一出,全县沸腾,没猪的都想赊账来养个把只,但叶知县检查得很仔细,赊账来的都不给骟。
骟了猪的百姓心头暗爽,但也有些担心,竹枝巷子里也有骟猪的人家,花妞娘就骟了两头养在娘家,只她娘家兄弟有些憨傻,回头就将鱼姐儿的嘱咐忘了个干净,不知怎生对待这个猪祖宗了,他不好意思请个小女娘,只得托姐姐喊张阿公再讲讲。
张阿公是个大夫,是大夫就喜欢嘱咐人照顾病患,但如今病患是小猪,他就不咋乐意,慈姑劝他:“张阿公,骟都骟了,还怕这个。”
骟都骟了,这四字便如晴天霹雳,张阿公对着师父的牌位就道,老胡大夫,终究还是如了你的意,活生生将自个儿唯一的徒弟咒成杀猪的啦。
骟都骟了,再说说又有什么关系呢?
张阿公沉着冷静出来后,理正衣襟往人堆里扎,就在叶大人的庄子上开了一课专讲如何养猪。
还把小宝牵进来展示。
虽然小宝不是他养的,但贪天功为己有的事儿,他老人家做起来也是轻车熟路,坐到台子上就嘚吧嘚吧说了一堆。
他还真知道怎么养猪,从他祖父起老张家就养猪,所以现在大桃家才有养猪的习惯。
不过张阿公终究是个大夫,三句离不开老本行,更多的还是在说怎么检查猪有没有生病,生病了要怎么办。
乡里说起养猪的经验不一定会比张阿公少,但论起如何检查猪有没有生病,大家就不怎么知道了。
话说到这儿,有人就说:“老张大夫,猪都说了也鸡也一并说了吧。”
张阿公几句下去,话唠本性毕露,跟着鱼姐儿一起蹭了赵顾两家那么多医书,张氏阿公已非吴下阿蒙,很多从前他不知道的东西,已经渐渐明白过来,像预防瘟病他从前就不是很懂,但如今也能说得头头是道了。
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
如若都能记下来,以后岂不是自己也能给家禽看病?
张阿公是大夫,大家尊敬他,但说急了,大家就变回了市井长大的小人物,又肯让过哪个?
贩猪的两个老丈就老插嘴,道:“白蛆可不是这么好嚼的,鸡这么养还不得死绝了……”
张知鱼给逗得大笑,遗憾道:“阿公,你们今儿妙语连珠,若能记成书,还不知能让多少人读书人兴高采烈地当猪倌儿去。”
张阿公哼哼两声笑骂:“又在这儿找打,书可不是这么好出的,不中个秀才公谁敢往纸上头写书?”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