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竟知道那许多客套礼节,规矩也颇是地道。”她应付了几位昔日交好的贵妇人之后,对漪如道,“你小时候也不曾懂得这么许多,是从何处学来的?”
当然是上辈子学的。
漪如道:“也是小时候学的。宫里的宫人带我玩的时候,也时常教我,只是我从来不曾告诉母亲罢了。”
容氏全然没想到从前的漪如竟这般好学,颇为错愕。
正想再问清些,这时,皇帝身边的内侍找了来,说皇帝有召,请他们一家到眠花殿去。
容氏颇是不解,道:“眠花殿?陛下只召了我们家么?”
“曲阳侯家,崇宁侯家,都已经在殿上。”内侍微笑答道,“陛下还将长沙王世子也召了去,说要与皇亲国戚们都聚一聚,叙叙旧。”
第二百四十二章 对诗(下)
漪如跟着父亲母亲来到眠花殿的时候,一眼就看到了坐在中山王身边的李霁,还有崔珩。
李霁的目光也投过来,见到漪如,毫无意外。
见礼之后,皇帝缓声道:“今日御苑中宾客众多,不及与众卿叙话。现下外戚都齐全了,长沙王世子也来了,朕也算与手足欢聚一堂。”
众人皆应下,脸上堆着笑。
王承业和气地对严祺道:“方才太子、赵王和阿竣都在圣前献上了贺寿诗赋,文吉往年不是也会献上贺寿文?不知今年可备下了。”
这个,严祺倒是真的准备了。他原本想在觐见时献上,不料内侍突然通报说长沙王世子来了,这事便也抛诸脑后。
“确是备下了一篇。”严祺说罢,从怀中取出一本精美的折子来。
他将折子交到内侍手中,内侍转而呈给皇帝。
皇帝将折子打开,看了一遍,颔首道:“文吉有心。”
严祺拜道:“臣粗通文墨,惟愿陛下安康。”
皇帝微微一笑,将折子交给内侍,而后,却看向了李霁。
“去年,长沙王向宗室呈报,说你已经及冠,有了字。”他说,“朕记得,叫长霆,是么?”
李霁起身行礼:“禀陛下,正是。”
“你当年进京,曾在温府的清凉会上留下了诗文。”皇帝道,“朕当年诸事繁忙,只听得别人传诵,却不曾听你亲自吟诵诗作。今日你到了宫中,为朕作两首,如何?”
李霁道:“臣遵旨。”
“不过今日作诗,朕要出题。”皇帝说着,看向王承业身旁,“王竣。”
王竣随即出来,向皇帝一礼:“陛下。”
”梅兰竹菊四物,一物一首。你与王世子每人挑选两首,如何?”
王竣意气风发:“臣遵旨。”
皇帝颔首:“如此,你先来。”
王竣想了想,道:“陛下,臣挑菊和梅。”
皇帝看向李霁,道:“长霆便以兰和竹为题,如何?”
李霁一礼:“臣遵旨。”
漪如坐在严祺后面,看着这场面,心中有了数。
方才漪如听皇帝说要李霁作诗,她心中还觉奇怪。皇帝对长沙王一家明明讨厌得很,哪里来的雅兴,竟专门将李霁召来作诗。
现在她明白了。这架势,显然是要李霁和王竣比试。
并且,方才这所谓的出题,也颇有些猫腻。皇帝让王竣先选,王竣便选了菊和梅。
菊与寿相关,梅花则是皇帝的喜爱之物。这两样,本就让王竣先讨了巧。
虽然漪如一向知道李霁有些文采,但她毕竟离开京中多年,对王竣没什么了解,不知道这般情形,李霁能有几分胜算?
心跳莫名地加快。她忍不住坐直了身体,竟有了从前看李霁赛龙舟时的心情,盼着他能够在这个地方不被任何人压下去。
王竣不假思索,开口便诵起诗来。先是咏菊,而后咏梅。
两首诗皆词藻华丽,对仗讲究,颇为有模有样。
“阿竣年纪轻轻,便可有这般文才。满腹诗书,信手拈来,真乃少年有为。”咏完之后,中山王赞许道。
王承业王露出得意之色,王皇后微微颔首。徐氏站在王皇后身旁看着王竣,眉头舒展,笑意欣慰。
漪如却颇是不以为然。
她自幼就去过不少的高门贵胄的雅会诗会,便是自己对诗文不感兴趣,也听过许多,分辨得出好赖。在她看来,王竣这诗,与大多数人作出来的一样,流于形式,只重堆砌,博个面上光采,实则空洞无物。这样的诗,每一次诗会之上都有不少。作出来之时,会被宾客们互相盛赞吹捧,却不会成为真正的名作流传出去。
皇帝亦露出微笑,少顷,看向李霁。
“长霆可想好了?”
李霁道:“禀陛下,臣已想好。”
说罢,他以兰和竹为题,也咏了两首。
漪如听着,只觉心神渐渐定下来,露出了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