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就是不讲武德(46)

作者:顾青姿 阅读记录

李令俞满口答应:“好。”

李朱买了一方砚台,只是寻常东西,李令俞认真感谢了她,小姑娘羞涩的笑笑。

李菱就比较调皮,拉着李令俞:“哥哥,我没有钱,没买到东西,你送我一个吧?”

李令俞哄她:“明日给你做,好不好?”

这下李菱也高兴了,小闹了一通,姐妹几人相偕回房间睡觉去了。

阿竺和桃姜进来后,见李令俞在书房里,桃姜给她叽叽喳喳的讲灯会的见闻,街上人来人往,只是北街最后乱了一阵,但是她们已经出来了,听到好多带兵器的人进去了。

阿竺说:“羽林卫的人。”

禁军的人?

李令俞又惊讶,阿竺竟然认识羽林卫,禁军并不是只有羽林卫这一支,北衙六军分门别类,北宫的神武左右军,和太极殿的羽林卫左右军加上京府衙门的府兵凑成北衙六军。

阿竺从前到底是什么人?那阿符呢?

桃姜才不管这些,将买的糕点和小吃一股脑都拿出来放在门口的桌上,李令俞问:“你们没事吧?”

桃姜说:“我们当时都出来了,准备回家了,但是没走多远,听见了女子的哭喊声,阿竺让我们赶紧走,别回头看。我们就回来了。”

“阿竺说的对,不要看这种热闹。”

阿竺一直低着头,再没说话。李令俞见她不想说,也不追问。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反正这个家里真真假假的,事多了,也无所谓了。

第二日一早,等她进宫,蔡荃已经在等她了,北宫的宫人皆由蔡荃管束,这么一看,才知道北宫宫人就有几百,只是近一半都在上面的紫宸殿和玄武观里。

今日来管理库房,也并不是大扫除一样的清点,只是来清点账册,半书房造册的清册和账本。

李令俞也算是开了眼了。

蔡荃绝对是一个记忆力超群的精英,造册的东西,他几乎都记得。李令俞的工作就是协助他起草礼物的备选,由蔡荃初步拟定,李令俞执笔记录,首选出将近百件。

在翻清册的时候,蔡荃说:“太后娘娘近来,精神不太好,安神的器件要斟酌。”

李令俞心说,我要是不知道这两位十几年不见面,听你这么一说,还以为人家老夫妻恩爱难分。

见李令俞不言语,蔡荃继续说:“太后娘娘生辰当日,老奴随大人去献礼,当今圣上纯孝,要替太后生辰大庆,到时候百官面前,咱们可不能失了圣人的礼数。”

李令俞点头称是。

蔡荃安慰她:“大人年幼,不曾见过太后娘娘,到时候老奴会跟着你。不必担忧。”

李令俞倒不是很担忧这个,只是不清楚太后和萧雍之间的事。

单纯,作为礼官去送礼,她本身是不惧的。

只是她把这事想简单了。

作者有话说:

通知:本文于4月6日入v,入 v当天三更。

第24章 起风了

她不在前朝行走, 直独来独往,无亲无故无友,自然不知朝堂的消息, 前朝百官为了太后的生辰,已准备了半年之久,使尽花招。甚至有人提出, 为太后积福,大赦天下。

也不知这是谁提出来的, 从开始三两声,到最后竟然,集结成了一片不小的声音。

萧诵坐在上首,听着底下的人言,看着底下的人心, 就是不言语。

他心里清楚,御史台为什么这次装聋作哑, 御史台要保杨勃,可他偏想杀杨勃。

他甚至能放过王伯纶, 但是不能放过杨勃。其中缘由只有他自己知道。

江州的赤贫,他知道,太昌朝的开始,江州就是凶地。杨勃偏偏为了河间王, 想揭开这块顽疾。

着实可恨。

他看着御史中丞站出来, 其他人随着御史台站出来,最后连中书令也复议。

他垂着眼,最后懒懒的应了声:“准了。”

耳边传来山呼海啸的恭赞之声, 让他突然觉得有几分寥然。

河间王, 他的三哥已经了死了十三年了啊。

当年久负盛名的储君, 也不过如此……

李令俞和蔡荃核查过礼单,蔡荃还有事,要将这名单呈给圣人,最后的寿礼由圣人定夺,李令俞很怀疑,最后是蔡荃做主,因为萧雍看起来对贺寿送礼这回事完全不上心。

李令俞誊写完礼单,就回司书殿,继续打扫卫生。等回去,见蔡真领着一众小内官们正在晾晒书,里面已经擦洗干净了。

她进去转了一圈,看着忙碌的小内官们,觉得这真的是有点欺负人了,早知道,她就不干活了。

蔡真挑出来破损的书籍,给她过目,说是要对破损的进行了誊抄修补。她逐一翻看过后,这些书大都是内容扎实的技术型书籍,很多应该是孤本,比起打扫卫生,做图书修补这种事情,对她来说都是一种享受,她很愿意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