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就是不讲武德(259)

作者:顾青姿 阅读记录

李黛被吓住了,问:“出什么事了?”

李令俞安慰她:“不要慌,你照顾好家里的孩子们,记住了。”

李黛顿时眼泪都出来了。

李令俞又安顿了一番,谁都没带,跟着黄内官进了北宫。

曹印在家没等到人,一听她被召进了北宫,心中忐忑,想起庐阳王的话。

一时间觉得圣人未必会害她,可又想,她胆子太大,欺君之名,圣人也未必会容她。

曹印还没想到,不光圣人知道,陛下也知道了。

因为当日一早谢鹏程已经上书,天兴三十七年,豫章太子谋逆伏诛,而其幼子逃脱,金蝉脱壳之计,藏于上都城小吏李尚家中,取名李令俞。招摇过市,卖弄才情邀宠,祸乱朝纲……

一时间震惊朝野。

萧诵看了折子,只觉荒唐,当时并不相信。

二哥全家当年收殓时,他都过目了,不可能有假。

那三个侄子的尸身还是他看着下葬的,这是他最笃定的事。

所以,即便李令俞那张脸和二哥再像,他第一次在华林园见李令俞只觉得膈应,不想看见那张脸,但他从来不曾怀疑过她和二哥有什么瓜葛。

苏绎拦不住这道奏报,萧雍刚从玄武观出来,就看到了谢鹏程的上书。

他看着折子,很久了,才问蔡真:“李令俞,去邙山了吗?”

蔡真听着奇怪,圣人明明知道,小李大人陪庐阳王等人,去北邙山祭祖了。

“小李大人领着礼部的人去了。”

萧雍温声说:“宣李令俞进来。”

没说见,也没说不见。

苏绎大概是明白他的意思了,这才让黄内官带着神策军去接她,以保万无一失。

李令俞确实没想好,若是萧雍审问起来,她该怎么说。

也不知道李尚现在还是不是活着。

严柏年才给她回信,平城向北的山里发现了突厥人驻扎的痕迹。不久之后,平城怕要有一场恶战。信中严柏年哄她,待他斩了突厥主将,到时候赢了功名,就来上都城给她下聘……

李令俞还没来得及给他回信,也不知道平城如今是不是安稳……

她脑子乱作一天,胡思乱想中,进了北宫。

等进了北宫,这次和第一次入宫一样,呆在朱雀殿中。

一整天,萧雍并不曾见她。

但北宫之外,已经吵翻了天。

让薛洋不得不第二次进曹家,曹印已经卧床,薛洋硬是进了他书房里。

薛洋见了曹印便说:“中书令,瞒我瞒得好深!”

曹印:“中丞大人,这又是为何?”

薛洋开门见山:“那李令俞到底是什么人?”

曹印叹气,“大人当真以为,他是豫章太子幼子?”

薛洋:“谢鹏城言辞凿凿,连细枝末叶都写得清清楚楚,满朝谁敢说她一定不是?”

“陛下敢。”

薛洋被他一噎。

曹印:“当年豫章太子一家,是陛下亲自盯着收殓的。”

薛洋听得一窒,看着曹印再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第79章 青州军

薛洋这才意识到自己确实有些莽撞了。便悻悻了半天, 才叹气说:“这么下去,可如何是好,陛下这些天不开朝, 不理政,不见我等。一心扑在投毒案上,在太极殿里杀红了眼。可若是陈留王殿下当真不成了, 也要早做打算才是。索性太子殿下如今还好。”

曹印手里握着茶杯,静静听着, 则是一言不发。

薛洋见曹印不说话,他们已经因着这是被陛下申斥,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劝谏。

便岔开话题说:“要说这李令俞,也当真是蹊跷。”

曹印慢条斯理问:“有什么蹊跷的?”

“她和……都太像了。好似凭空出来这么个人一样。”

曹印微微笑起来。

“她六岁拜在宋彦光门下,虽说没跟着宋彦光读过书。但也在南山书院学了十年, 哪里是凭空冒出来的。”

薛洋抿了口茶,也说:“也是, 她才情有、天赋都是一等一的。虽然没走科考的路子,但年纪小做事却十分老辣, 看着不像是十几岁的人。”

他说完才像是明白了什么似的,说:“我就说她哪里奇怪,原来是她不像个少年人。十几岁的年纪,身负盛名, 哪个不是恣意畅快, 可李令俞偏偏不一样,她能写得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等豪言, 却不卑不亢低着头安稳做事。却没有半分年少人的张扬。总让我觉得怪异。”

他越这样说, 曹印想的却是, 她死里偷生十几年,刀尖上行走,怎么敢恣意。

“她确实不容易。”

薛洋也是闲聊,说完又说:“谢家,怕是有意裹乱,在这个当口上,捅出来这么些事。怕是和陛下,和曹太后故意不对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