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就是不讲武德(149)

作者:顾青姿 阅读记录

她的小脑瓜子十分机敏。

薛洋见识过李令俞的丹青,陈侯书房正堂挂的那幅画,当真是惊艳绝伦。

“那就看看。”,薛洋温和说。

薛宓抱着箱子喜滋滋跟着薛洋进了院子。

等箱子打开,最上面那张静物素描就惊到薛洋了。

李令俞的丹青技艺,仿佛是天生就会一样,没有派别,没有师傅,就像鬼手一般。

因为她才十六岁,真是不敢想。

薛宓也极喜欢这幅素描。虽然李令俞将落款裁掉了,但是就算是有落款,她也舍不得出借这画。

薛洋想起在曹印官署里的李令俞,沉默寡言,眼睛十分清亮。生的极像当年的河间王,后来的豫章太子。

他自己知道李令俞像个谜一样。只是李令俞也十分谨慎,十几岁的少年,办事十分有章法,尤其护驾陈留王,她胆魄过人,进退有度。

曹印也和他夸过她。年少机灵的孩子,没人不喜欢。

薛宓的买卖就这么做起来了,李姝和李毓两人也有了进项。

李黛的布庄还没有消息,一时间也加入她们了。

李令俞在第二天晚上,才将画完工,整个人熬的两眼发黑,收起来准备了新年礼一起发往平城去了。

大年初四,进北宫点卯,她精神还有些萎靡,蔡荃见她来,忙说:“今日圣人一直头疼,苏大人可侍奉了一早上了。”

李令俞心想,这眼看着庐阳王就要进京了,这位祖宗他又要使什么幺蛾子?

萧雍确实能作,说是头疼眼花,李令俞进殿时,就见苏绎坐在身侧给他读青词,旁边的宫娥给他按摩。

李令俞心中吐槽,低声行礼,萧雍闭眼不睁,说:“李令俞来了?给孤读一段青词把,你写过那么多青词,还没有给孤读过。”

李令俞只得接过苏绎手中的青藤纸,坐在旁边,这字写的确实很一般,怪不得萧雍嫌弃。

她声调放低,声音显得有些粗,快慢有序,辞章华丽的青词,大多是言之无物。

李令俞读了一刻钟,还不见萧雍喊停,扭头看去,只见他已经睡着了。

蔡荃喜不自胜,立刻嘘声,让人都退出来。

出了殿,苏绎才说:“圣人这两日,一直梦见故人。”

李令俞听得有些好笑,轻声说:“人都杀了,他还怕什么?”

苏绎见她话中讽刺,低声说:“不要用这个口气说话。”

李令俞看他一眼,垂头不再说话。

蔡荃安顿好殿内,随后出来就和李令俞说:“圣人这几日都睡得不好,多亏了李大人。”

李令俞笑笑:“蔡督事客气了。”

蔡荃又说:“今日晚些有宴,大人可不敢先走了。”

陈侯带着夫人孩子们,又来看萧雍。

陈留王如今还卧病在床,往年都是他来替华林园送年礼。

李令俞:“遵蔡督事的意思。”

等蔡荃走后,苏绎看了眼蔡荃的背影,才说:“他对你起疑,不是一次两次了。”

李令俞听得汗毛直竖,问:“他查过我?”

苏绎给她一个眼神,让她自己体会。

李令俞又问:“若是,圣人知道了,会杀了我吧?”

苏绎见她害怕,安慰:“他不会知道。”

李令俞并不敢把这话当保证。

萧雍的德性,是和曹阿蛮差不多,不可否认他杀伐决断,开疆扩土是个有魄力的帝王。但要说他做皇帝比萧诵强太多,也不见得。

李令俞虽然看不上萧诵的小心思,和猜忌人心的做怕,但萧诵勤勉、会示弱,做事非常实际,少些魄力,也不要紧。

这对父子的风格迥然不同,性情也不一样,自然谁也看不上谁的做派。

可惜都是做帝王的人,谁也不服谁。

李令俞问:“庐阳王进京,会生波澜吗?”

“会。”

苏绎心知肚明,在这件事情上,丝毫不含糊其辞。庐阳王进京,必然会引起一些争议。

李令俞看了眼大太阳:“可惜了这艳阳天。”

苏绎:“我也有些年没见他了。”

李令俞问:“庐阳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苏绎:“真君子。”

这夸的十分笼统,李令俞领悟不了这话,也不想再问,笑笑回东明殿去了。

傍晚的宴,人并不多,萧雍赐宴,陈侯携二子,闭门不问世事的吕匡渊,苏绎、李令俞在侧。

蔡荃在上首侍奉萧雍。

萧雍午后睡好了,精神百倍,见了吕匡渊,就问他关于撰书事项。

古代撰书立项,是件工程庞大的事情,吕匡渊几乎负责整本书的编撰。

李令俞也许久没见他了,此刻乍一见,觉得他衰老了很多,只是他目光如炬,盯着她,和从前看她完全不同,她正欲开口,苏绎问吕匡渊:“吕大人,完稿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