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就是不讲武德(126)

作者:顾青姿 阅读记录

薛洋劝他:“陛下言重,两位殿下毕竟还年幼。陛下又正春秋,连圣人如今……”

他说到一半,才察觉,萧诵心灰之言,怕就是因为北宫如今还康健。

他一时间哽住,无话可说。

萧诵顺着他的话叹道:“是啊,圣人如今还康健,朕却不行了。”

曹印忙说:“陛下!”

萧诵看着曹印,认真问:“曹卿,你说实话,太后召你所为何事?”

曹印:“太后只是问昨日太极殿之事。”

萧诵动怒:“那她为何深夜去北宫?”

曹印茫然,抬头对上他的目光,仍然茫然,薛洋也诧异了。

可见两人都不知。

曹印是真的不知道曹太后昨晚去过北宫。那她召他去华林殿是什么意思?

君臣无言。

萧诵丧气说:“太后前脚去北宫回来,圣人后脚就遣人来看朕了。都等着朕闭眼不成?”

想起母后背着他,去北宫看圣人了。这是他不能忍的。

薛曹二人见他这样,苦劝:“陛下春秋鼎盛,不可丧气,如今满朝文武都等着陛下。”

萧诵没来由的丧气,颓然道:“等朕做什么?朕能做什么?今年北境不安稳,大量屯兵,秋雨大,北方冬麦不好重,明年夏粮就受影响。今冬一场雪都没有,来年干旱怕是不可免。南地江口决堤,已经修了几年了,江南大营就那么多人,朕变不出钱粮来,怕是养活不了你们,朕穷可有人富裕,各州府是什么情形你们当朕真不清楚吗?”

曹印知道,他的丧气,还是来自北宫的压力。他是个勤勉的皇帝,自登基以来,早朝、议政,从不歇息。

北宫就像是悬在陛下头上的一把刀,圣人在位时,向来就是父强子弱,前两位太子都是人杰,也都去了,可如今陛下心里还是惧怕。

薛洋说:“陛下之虑臣也知道,现下已到年底,六部考核结束。明年开春,江南之地定然会丰收。未必就会出现陛下所忧所患。”

萧诵也只自己不过是发泄之言,打起精神这才问:“江州呢?务必把江州给朕清理干净,不要糟蹋了江南粮仓之地。”

他想起江南之地,突然想起庐阳王,一时间生出一些想法来。

李令俞出了千秋门已经起了暮色,她进北宫时,城台道守卫已经换防了,她看了眼站岗的人,心想谁能想到,她的人马,就安排在这里。

等进了紫宸殿,萧雍不在,进玄武观修炼去了。

蔡荃见她回来,忙问:“陛下怎么样了?”

李令俞很怀疑,他之前抢着去,就为了去看萧诵的看夕阳景。

“陛下精神还不错,我到的时候,曹大人和薛大人刚来,所以我就退出来了。”

蔡荃听着像是略遗憾,可能觉得她没听到什么东西,也可能是他觉得自己去的话,就能在蛛丝马迹中察觉到一些事情。

李令俞也理解他的想法,一个大内官,就要有情报局的本事。

只要他不是探听她,她就能接受,

她回了东明殿,休息了片刻,将这一天一夜的事情囫囵想了一遍,这才起身去寻苏绎,进了院子就听到他有客人。

苏绎正在和严柏年讲边境安防问题,听见李令俞来了,隔窗喊了声:“你进来。”

屋内灯火通明,李令俞推门进去,苏绎问:“陛下如何了?”

“陛下安好,已经在和曹大人等人议政了。”

苏绎:“那就好。”

严柏年笑说:“我差点被巡城人关进北台狱,今日一整日城内戒备。”

李令俞两手冰冷,交握着双手,并没有接他的话,只和苏绎说:“若是无事,我今晚就归家去了。”

苏绎点点头允了。

严柏年也说:“那正好,我随李大人一起走,我和苏大人的事也商量完了。”

李令俞随他的意,两人进了朱雀殿西面的城台道,严柏年看着幽暗不见头的城台道,问:“小李大人,那日就是被罚跪在这里?”

李令俞挑眉,他消息挺灵通的。

答:“是啊。”

严柏年:“青石壁垒,还夹杂着麻石,真不是个好地方。”

李令俞:“冒犯了贵人,自然要受些教训。”

严柏年却看着她半是玩笑半是认真说:“若有一日,某被调任回京,就来守这城台道,定保大人自此不在这儿受为难。”

他这话说得很随意,大概是随口想到的,李令俞听得失笑,真是少年之言,但少年人的情谊,就是这么真,听起来有几分动人。

她微微笑起来:“严大人记着今日的话,若哪一日我有难,会让大人兑现的。”

严柏年展了展腰,十分洒脱道:“只要大人能召我,我必回来。”

出了城台道,在北宫门口,阿符已经在等着她了,她和严柏年说:“我先送大人一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