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汴京梦话+番外(252)

作者:骑鹤下扬州 阅读记录

一切早有预兆,只他还竭力攥着两端绳索不肯放开,实际早已生出裂痕。

“传诏,”赵顼闭目,疲道,“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王安石,罢为镇南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

这回他是真的放他离去了。

君臣一梦,千古空名。

熙宁八年九月,欧阳芾逝世于江宁。十月,王安石罢相,出知江宁府。

十一月三日,王安石归乡,返旧居,复见妻所整理文稿,恸绝。

闭门两月,未尝理事,丧事皆由家人持办。

两月后,启门,终日流连郊外,不赴公门。熙宁九年一月,皇帝传旨,命王安石赴任办公,上表力辞,帝无奈,免江宁知府之职,改以使相兼集禧观使。

自此闲挂虚职,远离政务。

同时刻,朝中官员一作改换。

罢练亨甫中书刑房习学公事之职,出任漳州判官。

迁陈州太守吕惠卿出知延州。

迁密州太守苏轼移知河中府,旋迁徐州。

诏令吴充为中书门下平章事。

诏令冯京为枢密使。

诏令李定为御史中丞。

......

密州。

听闻欧阳芾逝世的消息,苏轼足愣了数息,而后默然长叹。

近日天降细雨,密州百姓前来告谢他祈雨之恩,苏轼哭笑,天要降雨,岂是他的功劳。

“为答谢山神赐雨而重修的常山庙已经落成,苏先生何时动身前往祭祀?”

“今日便不去了,改日罢。”

不知为何,苏轼觉得那人是不该死的,那样活泼好动的性子,他想象不出她缠绵病榻的模样。

据闻是沉疴已久,又添忧思伤神。

那人怎可能忧思,可郎中确如此说。

门生道:“夫人离世,王相公便请去职,实脆弱。”

黄庭坚道:“王相但执拗,非怯懦。”

“你们不明白,”苏轼道,“这仅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忆及朝堂上的针锋相对,雪片般弹劾王安石的奏章,贬他通判杭州的那道诏书,他一直以为只他自己备受煎熬,时至今日,苏轼终于承认,那个人的内心也存在着无人体会的煎熬。

如今最后一个可以体会他煎熬的人也不在了。

许为更新气象,次年,皇帝改年号为元丰。

继承了王安石新法的年轻帝王对诸多法令略作调整,大体仍沿袭着师臣的道路,惟集权方面较熙宁年间有过之而无不及。

令人惋惜的是,新的年号未能带予国朝生机,皇帝也非长命的皇帝。

元丰五年,宋夏交战,宋军兵败永乐城,士卒役夫阵亡数万,帝中夜得报,恸哭失声,彻旦不寐。

元丰八年,赵顼逝世,听闻死前曾对身边人呢喃,朕好孤寒。

年仅十岁的延安郡王赵煦即位,高太皇太后垂帘听政。新帝甫一登基,太皇太后立即召回了远在洛阳的司马光。

司马光不负高滔滔厚望,回来后短短数月,将熙宁、元丰年间施行的新法一个不落,尽数废除,熙宁元丰年间任用的新党官员一个不落,尽数罢黜。

据闻当时有个颇负盛名的文人也被从地方召回,结果此人竟不识好歹,跑去当时的宰相司马光面前说募役法对百姓有好处,不当废除,最后把保守派的官员惹烦了,又将他贬黜出京。

自此文人便在地方辗转,写下无数旷古烁今的千古名篇。

再后来司马光去世,年幼的皇帝逐渐长大,继承了自个儿爹对新法的爱好,亲政后又把新法统统捡了回来,新党再度当权。只这时的新党已非熙宁年间的新党,官员相互倾轧,党同伐异,遂成后来党争之祸。

有个叫章惇的人当了宰相,对旧党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清洗,凡此前所罢新法,全部恢复。

这些俱是后来的事了。

赵顼逝世次年,元祐初年。江宁。

王雱自书院归来,换了身衣裳,准备去探看父亲。

见仆人自王安石屋中出来,遂问:“爹怎样?”

“相公睡下了。”

这是去岁新雇的仆人,年纪颇大,王安石见他家中无一亲眷,便留他在自己身边服侍,王雱嫌他笨手笨脚,不会伺候人,可王安石也不要他怎么伺候,只闲时同他聊天,打发时日。

南人不识汴京面孔,凡从北方来的官员一律唤作“相公”,纠正了一年也未纠正过来,王安石便也随他了。

“行了,下去罢。”

“是。”

王雱盯着那道门看了会儿,转身离去。

屋内。

案上插着数枝新摘的杏花,白瓣黄蕊,颜色正鲜。

王安石寐于椅间,梦境时断时续。近来他常做梦,梦里悉为过去光影,有时甚或两个时期的人同时出现,他依稀诧异,醒来后却也忘了梦见甚么。

上一篇:团宠文女配摆烂了 下一篇:王府小厨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