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梦话+番外(217)
听她此言,几人俱笑起来。
“雱儿似也到了入童子学的年纪?”魏玩问。
“是啊。”欧阳芾叹道,上学可是苦差事,她不由同情起儿子,好在她自己已熬过那段黑暗。
“说到入学,目下正有件事,要两位娘子拿拿主意,提提意见。”曾布忽而道。
“哦,何事?”
“官家欲改革太学,令我等拟了草案,目今我们正同王相商议此事,王相对于取士之法向来看重,这套太学新制尚未颁布,须得听取各方意见,慎重实行。”
“甚么新制?”欧阳芾不由好奇。
“简单言,便是将如今的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学生依实力优劣选入,”裴如观道,“外舍可不限员,考核优异者升内舍,员二百,内舍优异者升上舍,员一百,从所讲官授学。州学考核优异者亦可入太学就读。”
“听上去颇为新鲜,”魏玩想了想道,“如何考核呢?”
“学校养士,当以入朝为官为首要,去岁科举已罢诗赋贴经墨义而改试诸经大义,太学同样以经义、策论为试,分私试、公试两类,凡私试,孟月经义、仲月论、季月策;凡公试,初场经义、次场策论。太学之中考核优异者可不经科举,直接授予官职。”曾布道。
“如此既能督促士子时刻用功,不至懈怠,又可长期考察士子,不以一次失利或侥幸论成败,”魏玩立时便明白了其中用意,“我以为此法甚好,若能切实推行,当为我朝一大幸事。”
她转面向欧阳芾:“二娘以为呢......二娘?”
欧阳芾目光痴傻,直直盯着曾布:“此番新制是由何人提出?”
曾布被她瞧得奇怪:“自是王相提出,何处不妥么?”
“啊......没有。”欧阳芾敛了目光,发出意味悠长的感叹。她竟以为是哪位同她一样的他乡来客,才能提出如此接近那个世界的学校制度。
原来是自己夫君,打扰了。
不过,“我也以为此法甚好,”欧阳芾道,“我还有些主意,子宣、怀安可愿一听?”
“自然。”二人欣然道。
欧阳芾遂竹筒倒豆子般将自己记忆里那些折磨学生的办法尽数道来,甚么模拟考、甚么学习标兵、甚么全年成绩加权平均、甚么寒暑作业、课题实践,全然忘了自己曾深受其害的事实。
最最重要的,欧阳芾不忘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不止学生,学官亦须考核,教导有方、成绩突出者当予升迁,执事不修者当贬降或罢黜。”
这下换作其余三人直愣愣盯着欧阳芾。
“......二娘何处得来这许多点子,”曾布失笑,又含赞许道,“确有道理——此为王相的主意么?”
“自然不是,此为我的主意,”欧阳芾不满道,“不信你向他道来,看他是否听过,他定然未曾听闻。”
王安石确不曾听闻。
曾布将意见同他详细述来时,他沉吟少许,略去其中可行度不高者,将剩下几则与曾布商讨片刻,方问:“此番意见为何人所提?”
曾布忽地一笑:“是欧阳夫人所提。”
王安石微怔,旋即促笑了声,眸光望向那列要求考核学官的意见:“难怪。”
熙宁四年,以锡庆院、朝集院为太学讲舍,上舍一百人,内舍二百人,外舍不限人数,设京东、京西、河东、河北、陕西五路学校,聘陆佃、龚原、沈季长、叶涛等为太学直讲。
学官所教以经学为主,每人专治一门,两人共讲一经,实为两者相较高低、优胜劣汰之意,又以学生行艺进退纳入学官考绩,权其升黜。
“介卿若在太学,定为上舍生。”欧阳芾对王安石信心满满,“介卿可是学霸。”
王安石听懂了前半句,未懂后半句:“学霸?”
欧阳芾便与他解释,又将“学渣”之意一并告诉他。“介卿是学霸,我是学渣,”她自认道,“学霸是看不上学渣的。”
王安石笑了:“可我便看上了。”
他本脱口而出之言,却教欧阳芾霎时颜色忧郁:“介卿,你这是承认了我是学渣。”
王安石:“......”
王安石咳了咳,道:“人本殊异,何来‘学霸’‘学渣’之分,但材不同罢了。”
欧阳芾幽怨看他。
“太学须学官,我让深之、农师为国子直讲,来京师任教,你也可看看他们,如何?”王安石转移话题道。
“好呀,”欧阳芾顿时欣喜,“我好久未见他们了,还挺想他们的。”
深之、农师乃龚原、陆佃二人,他二人治平年间俱从学于王安石,陆佃更于去岁擢进士甲科,授蔡州观察推官。
欧阳芾忆起昔时陆佃着草履、背铺盖,跋涉千里而往江宁向王安石求学的情形,不觉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