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妇可敌国:妾身真不是那有钱人/重生后我种田娇养骚包战王(225)

作者:彩虹信使 阅读记录

偶尔去山里摘些野果野菜,也因为太过封闭,从未想着把这些东西送到府城换钱。自然根本不知道,就拿野菌来说,在他们看来不值钱的玩意,在城里因为难得甚至能卖出高价。”

皇帝有些困惑,

“这是因为百姓大字不识,目光短浅所致,开蒙教化方为上策,和经商有何关系?”

颜朔不意外一朝天子会有如此想法,不止是他,就连天下的文人都是这样认为的。

“舅舅所言也是侄儿此前所认同的。百姓穷是因为他们不读书,但我们却恰恰忘了,正是因为穷,他们才读不起书。

其实,文人和百姓本就是泾渭分明的两个群体,埋首书案间的文人墨客只觉得目不识丁的百姓愚昧不堪,事实上,百姓也觉得整天只知道之乎者也掉书袋的文人不通庶务。”

颜朔喝了口御膳房特地给他准备的参茶,润了润嗓子,继续说道:

“话说回来,侄子的意思是要鼓励商业,不只是成为商户的人,包括普通百姓,有买有卖,百姓手里的钱自然就变多了。有了闲钱,就能多养孩子,自然也会愿意送孩子去读书。

长此以往,别的不说,当兵的人就有了,而且因为他们的钱多了,更愿意交兵役税,没关系,朝廷可以适当提高税收,如此,国库的钱也变多了。”

最后绕回富国强兵之道上,皇帝立即恍然大悟,不由叹息道:

“听你讲来,明明是很浅显的道理,可是我却从未如此想过,真是愚钝啊!”

颜朔连忙摆手,

“舅舅何必自责,其实侄儿此前也从未把所有事情连在一起思考,管中窥豹,自然会有所偏颇。”

皇帝又拿起案上的折子,再次重头看了一遍,又有了不同的体悟,

“你这招皇家钱庄,其实也是鼓励经商的一种手段?”

颜朔点头,

“不错,逃不过舅舅的眼睛。”

皇帝指着其中一条道:

“这点好,商人挣得多,就要交更多的税,省的再像前朝一样,国库一分钱没有,钱都跑到了几个商人的口袋里,结果个顶个富可敌国,最后打成一团。”

颜朔补充道:

“商人要想扩大生意,肯定要用到钱庄,只要他们把钱存进去,我们就可以抽税,如此一来,加上他们开设在各地的店铺,又可以得到一笔税收……”

皇帝眼神奇异的看着自己的大侄子,不雅的咂摸了下嘴,

“我怎么觉得你比他们更像是个奸商呢?果真是管理户部的好人选啊。”

颜朔连忙捂嘴,佯装咳嗽,提醒舅舅自己身体不好,换来皇帝一个极度不雅的白眼。

颜朔觑了眼皇帝的脸色,似乎还不错,才话题一转,说回之前的例子,:

“其实刚才说这位商人的花销,并不符合实际。”

第169章 拆分暗桩

“哦?”

皇帝发出疑惑的声音,不过出口后就突然想起了什么,重重叹了口气,

“自古官商勾结,屡禁不止。”

颜朔颔首,继续说:

“侄子先在这里告个罪。”

皇帝一摆手,

“有话但说无妨。”

颜朔微微一笑,

“平心而论,朝廷对商人的征税种类繁多,一一算下来,税赋并不轻松,可是每年收上来的钱还没有徭役税多,原因嘛?

朝廷眼红这些商人的收入,地方官员同样看的眼红,所以他们免不了心动。

商户在官员管辖之下,必然要同他们打好关系,于是大把的银钱送出去,却孝敬了贪官,朝廷的税却一分没收到。”

皇帝想到刚刚试行的监督机构,福至心灵,

“你的意思是不让地方官员管理税收?”

“是有这个想法,只是要如何施行,还要慎之又慎。不过侄子这里有个主意,之前各地的暗桩因为要给侄子收集药材,其实多数已经和当地官府打过交道,已经算不得暗这一字。

所以,不如就把暗桩拆分为二,一则成为明面上的税收部门,一则是暗地里的监管部门,如此一来,官员、税务官和监督人,三者相互制衡。”

颜朔所说的就是后世的三权分立的雏形,他为了不贸然做太大的改动,将原有部门拆分是最好的处理说法。

之前他在扬州被暗杀,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暗桩有人和当地知府同流合污,颜朔因此一直在考虑暗桩的事情。

原本应该隐在暗处的部门,多年来因为接到收集药材的额外任务,导致行踪暴露的不胜枚举。

皇帝自然知道这是下策,可是要想收集珍贵药材,指望地方官员很可能最终给了他们盘剥百姓的借口,更是下下策。

他沉吟许久,才缓缓启唇,

“有意思。你写个折子拿给中书省吧。”

同类小说推荐: